“普世观点”面临挑战

对于普世观点来说,今年可不是一个好年头。

当然,“普世观点”通常都被当成替罪羊,我们可以预见到它会出错。然而市场中的普世观点据信有所不同,因为它能够自我应验。如果每个人都认为一只股票值20美元,那么它的交易价格就将是20美元。

不过,一些提供给富人的最机智的投资策略近来无疑已开始变糟。

定量运作基金(Quantitative Fund)的一周剧变吹响了信贷危机的前奏,此事距今已将近一年。这类基金通过高度复杂的“市场中立”策略赚钱:它们做多和做空同等数量的股票,利用这些股票估值的细微差别掘金。它们发现,许多基金进行了相同类型的投资。一旦少数基金经理开始撤出市场,所有这类基金突然之间就会蒙受巨额损失。这项策略曾被认为是“低风险”的和与市场无关的,但金融业一些最负盛名的基金却因此在一周之内就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资金。

另一个崭新的普世观点是:“大宗商品会给你带来好处”。学术研究表明,作为更广泛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借助期货进行大宗商品投资能够给你带来“投资者的圣杯”——在不承担更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回报。投行基于期货价格汇编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私人银行家提供可销售给客户的投资产品。

问题是,现在有许多人声称被吸引到大宗商品上的资金人为的推高了物价。美国国会已就此类主张召开了听证会。人们在此话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过去几周的经历却并不令人感到愉快: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现在都已从各自高点下跌逾20%。

向资产净值较高的投资者提供的更为明确的投资策略是,进行大规模国际性资产配置投资的宏观对冲基金可以使财富保值。自去年夏天以来,在金融动荡中掘金无疑已成为一种趋势。多个月来,做多大宗商品并做空美元和美国的银行股,是一种让你保持盈利的极佳策略。

但在7月中旬市场的恐慌状态中,此类交易的多空双方突然掉转了仓位。靠卖空银行股为原油期货投资提供资金的对冲基金陷入了恶性的逼仓中,采用此项策略的基金数周内损失了逾40%的资金。

一封取笑“亲爱的投资者”信件目前正在互联网上流传,它是由一位宏观对冲基金经理写给其客户的。这封信足够精彩的记录了上述事件。“我们没什么可解释的,因为我们交易系统的基础在于模仿其他人的交易(只不过我们希望,它能交易得更快……但是在这种局面下,它还不够快)。我们也不会向你道歉。你(想必)知道其中的风险,并且为此感到光荣(即便只是暂时的)。”

此外,一项广泛提供给富有投资者、使之能在这场大浩劫中赚钱的策略也已遭遇惨败。

将市场的问题归咎于这类复杂的投资相当流行。对杠杆、衍生品或卖空的过度运用在过去一年中都加大了市场的动荡。对那些能够利用这些策略的富人来说,这种动荡曾被认为是有益的,但此种观点看上去正变得可疑。

然而,普世观点似乎又加入到另一场新的争论中。该观点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投资指数基金是可行的。这种被动投资降低了成本,避免在试图始终如一战胜市场这件事上浪费金钱,似乎连最活跃的基金经理也认为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指数基金很笨。它们不能进行反向投资。一旦趋势启动,它们除了跟随之外别无选择,这就使趋势变得更为强劲。从理论上讲,指数基金源于有效市场理论。我们可以非常粗略的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因此,市场不可能被战胜,你应该加入它们。然而,恰恰是指数基金的存在让市场变得效率更为低下、更容易产生泡沫。

不仅仅是理论,经验也支持上述论点。大约10年前,投资指数基金已开始成为散户投资者和大型机构的普世观点。在这10年中,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容易产生泡沫——从高科技泡沫到地产股泡沫,再到中国泡沫。

投资指数基金的尚未变得没有道理。与向活跃的基金经理支付多得多的管理费相比,在投资指数基金时支付的小额管理费则更为合理。那些经理甚至需要借助运气才能获得和指数基金同样的回报率。

不过,普世观点正开始转为反对指数基金。虽然对富人深奥投资形式的指责依然流行,但是有一个理由充分的观点认为,指数型基金这一大众投资形式也加剧了全球的金融问题。

[@more@]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