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创出历史新高,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表明中国政府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举措已经奏效。
除贷款数据的公布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上周六表示,3月份中国国内其他经济指标也都有所改善。
但中国正努力逆转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还很难断定经济已经开始复苏。
上周六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中国第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已连续两个月出现较上月下滑的情况,这或许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资本流入速度有所放缓。
鉴于中国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连续第三个月突破人民币1万亿元(合1,460亿美元),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政府人民币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或引发银行业出现更多不良贷款,方案所带来的资金不是被引导至实体经济中,而可能成为投机性资本的来源,并流入股市等资产市场。
Moody's Economy.com经济学家Sherman Chan表示,3月份信贷数据表明,中国的融资安排似乎已不成问题,真正令人担心的是反倒是信贷质量。
她表示,如果不审慎进行贷款评估,当前强劲的信贷增长状况将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拖累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上周六公布,中国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人民币1.89万亿元,高于2月份的人民币1.07万亿元和1月份创下的前月度纪录人民币1.62万亿元。
这就意味着第一季度总额为人民币4.58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已是中国政府今年最低目标的92%。中国政府设定的2009年最低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是人民币5万亿元。200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人民币4.9万亿元。
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9.78%,增幅高于2月底时的24.17%。
与此同时,截至3月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较上年同期增长25.51%,这一增幅远高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所平均预期的21.8%,更是高于截至2月底时20.48%的增幅。
其他货币供应量指标也都有所上升。截至3月底时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较上年同期增长17.04%,高于截至2月底时10.87%的增幅。
中国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3月底时的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0.88%, 增幅高于截至2月底时的8.28%。
中国截至3月底时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5.73%,增幅高于截至2月底时的23.01%。这一强劲上扬也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人民币存款强劲增长或表明个人消费并没有像信贷那样实现快速回升,而个人消费对于经济复苏的作用并不亚于政府刺激方案所激发的投资需求。
在上周六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已被推迟的泰国峰会的间隙,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记者表示,中国3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8.3%,第一季度整体增幅超过5%。
3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幅低于2月份的11%,但却高于1-2月份3.8%的增幅。
温家宝还表示,中国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超过1-2月份及2008年全年的增幅,不过他并没有提供具体数字。
今年1-2月份,在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占主导地位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6.5%,2008年全年增幅为26.1%。
温家宝称,3月份中国多个经济领域都有所改善,不过国内经济仍面临全球需求减少的挑战。
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速已出现放缓。中国央行上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前两个月的外汇储备规模增幅均有所下降,3月份才再度实现增长。除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投资资金流减缓外,一些分析师还将中国外汇储备增幅下滑归因于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理由是汇市动荡有可能影响到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价值。
截至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增至1.9537万亿美元,略高于去年12月底时的1.946万亿美元。
但从单月数据来看,中国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较去年12月份有所下降,至1.9135万亿美元,2月份外汇储备再度滑落至1.9121万亿美元,直至3月份才开始恢复增长。中国目前每季度公布一次外汇储备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将于周四公布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月份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额、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等官方经济数据。
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第一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幅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6.8%的7年最低水平。
本文由道琼斯通讯社提供[@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