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史读到嘉靖年间后期的时候,海瑞的名字跳了出来,儿时的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海瑞四岁时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过得捉襟见肘,儿时的他在母亲的督促下学习很是刻苦,希望能有一天中个秀才或举人,知识改变命运在那个时代一样也是真理。但是用功是一方面,天赋也是一方面,运气还是一方面。海瑞虽然刻苦,可屡考不中,考到二十多岁,仍是布丁一个,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他不气馁,坚持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三十六岁那年,终于考中举人,比范进中举是强了点。可他这辈子的最终文凭也就是个举人而已。要知道,明代的官员选拨正是从科考制度中产生,举人是为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由于资历所限,官是做不大的,顶多做到七品芝麻官就已经不得了了。如此说来,海瑞也做不了什么大官。他的第一个官职是福建南平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官员。虽然官不大,也没什么油水(那时可没什么扩招和择校费之类的灰色收入),但海瑞干得很认真,把一个县学治理的有声有色,深得福建学政的欣赏,着力向上推荐,于是海瑞竟然破格提拨,升任浙江淳安知县。要知道,举人做官的最高级别也就是知县了,海瑞得此机会,在别人看来,无异于祖坟上冒了青烟。
海瑞升任知县后,继续保持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传统,不但勤奋工作,而且为官清廉。明代官员的工资不高,仅够糊口之用,要想在官场上迎来送往,没点灰色收入肯定不行。我们都知道抗倭英雄戚继光,小时候看戚继光的漫画书,他的形象好高大,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但就是这样一个英雄,私下里也照样收礼行贿。没办法,总要生存啊。何况即使你有抱效国家的信念,没有一定资金的支持,伟大的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可海瑞硬是把清廉进行到底,他任知县期间,上下班从不坐轿(根本没有古装戏里县太爷的威风),穿着粗布衣衫,吃着自家种的蔬菜,让他手底下的那帮跟班都无可奈何。县太爷都如此,其它人还能捞什么外快呀?
一晃三年过去,淳安老百姓安逸了,海瑞因政绩突出,又被提拨了。这下县官吏们可高兴了,快让他走吧,省得让我们一起跟他吃苦受累。这次他被任命为嘉兴通判。嘉兴的官员们苦了脸,大家纷纷回家动员所有的力量,以种种借口,拒绝海瑞的上任,结果海瑞真的另就他职:改任江西兴国知县,此时他四十九岁。
海瑞虽然令官员们不悦,但有一个人却很欣赏他,此人就是当年的那位福建学政,时任吏部侍郎朱衡。(吏部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专门任命官员)
由于朱衡的提携,三年后,海瑞再次得到提拨,进京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从地方官到京官,从七品到六品,一切就这样改变了。(看来朝中有人就是好做官啊!)
可无论身份地位怎么改变,海瑞终究还是海瑞,他正直的性格永远不会改变。到达京城后,他亲眼见识了触目惊心的政治黑幕和贪污腐化,于是忍无可忍,上书痛斥皇帝,因为皇帝的行政不作为才导致了目前的这混乱的一切,皇帝看后,龙颜大怒,海瑞被罢官职,关进天牢。就在海瑞命将不保之际,当时的首辅(相当于国家总理)徐阶很巧妙的帮海瑞度过了难关。徐阶说:“陛下你上当了,此人用心歹毒,他骂您的目的就是想激怒您,让您把他杀了,他好借此成名。”海瑞命果真保住了,直到嘉靖皇帝驾崩,他的儿子明穆宗继位,海瑞才从大牢出狱,官复原职。徐阶很欣赏海瑞的耿直,觉得他是靠得住的清官,应当予以重用,于是在临退休前将海瑞提拨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按说徐阶对海瑞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情,海瑞对徐阶应该感激涕零才是,但他三年后做应天巡抚时却拿徐阶开了刀。此时的徐阶已经退休在家养老,过得是与世无争的日子。海瑞在巡查时发现徐阶本人虽没什么,但他的两个儿子却依仗老子的势力霸占了许多民田,于是海瑞的本性又体现出来了,他要求徐阶退地。徐阶毕竟是老干部了,很配合,也就退了。但此事被徐阶的政敌抓到了把柄,上书弹劾徐阶教子不严,结果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徐阶的两个儿子都被抓去充了军,徐阶本人也落得个一无所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瑞罢官”。当时的内阁重量级人员高拱曾对海瑞有过这样一段评语:“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说都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如果说都是好事,也是不对的。应该说,他是一个不太能做事的人。”(我本人赞同这种说法,人固然应坚持原则,但要懂得变通。)
1959年,北京市副市长、明史学家吴晗曾根据史料写过一部《海瑞罢官》的历史剧,当时毛泽东也要求干部要象海瑞一样说真话,要“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此剧可谓是顺应了时代。但谁也不会料到,这样一部是非分明的剧作竟成了文化大革命开展的导火索,想来也令人匪夷所思。后来我查阅了一下《海瑞罢官》的大概剧情,除了因人物需要,添加了一些“强抢民女,欺压百姓”等不实情节外,整个戏的方向是没有错的。无非是在替海瑞大唱赞歌罢了。之后又查阅当时的历史,心中的疑云渐渐散去:当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把彭德怀赶下台,内心并不是太自在,知道党心民心并不那么服气。江青理解了毛泽东的意思,于是组织上海《文汇报》刊发了姚文元炮制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吴晗的《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抱不平,想替彭德怀翻案。因此吴晗和《海瑞罢官》就成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我终于明白《海瑞罢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