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猫眼上不断有关于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贴子,有的甚至说医疗保障制度要采取英国模式等等,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今天我把我所了解的澳洲社保制度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促进,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鼓与呼.尽管澳洲与中国在这方面不具可比性,但在某些方面或许还是可以借鉴的.澳洲的社保制度虽不能称之为尽善尽美,但它旨在维护弱势群体,抑制贫富差距等方面值得称道.欢迎网友顶帖,讨论甚至拍砖.[@more@]
我眼中的澳洲社会保障制度
澳洲的民政部门95年以前叫Department of 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部),而后又改称Centrelink.这个称呼还真找不到相对应的中文词,我们就直译为”中央连线” 或曰”社会保障部” 吧.该部门是我所见到的最大的政府部门,它遍佈大悉尼市的各个地区,你可能找不到各区政府在那里(这里称作市),但你一定不会错过Centrelink.它总是那么醒目的矗立在某个街区(Centrelink归省政府管辖).它有众多的各族裔雇员,所以你不用担心语言问题.即使你在海外碰到困难,也可以直接拨打该部门的国际长途求助,电话费由该部门付.澳洲的社会保障类别及规定之多之细,甚至连其工作人员也未必全掌握,何况其福利政策每年都在调整,变革.然无论怎么变,它重在维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一宗旨不会变.如果你的年收入在30000澳元以下(税前,现在可能有变化),也就是说你的收入属於低收入阶层,那你就有权享受不同类别金额不等的社会福利.如残疾人可有disable support pension(残疾人津贴),八岁以下的孩子母亲可享有parenting(母亲津贴),不同年令的儿童享有family allowance(家庭津贴),青年学生可享有austudy(学习津贴),失业人员可享有new start(失业津贴),单亲母亲可有single mother 津贴,退休人士可享有age pension(养老金),照顾老人的人有carer payment(照顾者津贴),寡居的妇女可有widow...等等,太多的类别,而且每类别又分多种层次,简直不胜枚举.
据悉尼The Sunday Telegraph报道(03年11月30日),澳洲全职平均周薪(税前)男为$897.50---$961,女为$783(现在平均周薪应接近或超过$1000/周).所以年薪30000澳元低于平均周薪一大截,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低收入阶层.如果你的年收入超过35000澳元,那你的家庭除了小孩的牛奶金(10澳元/周左右)外,其它的都不享受了.无可置疑,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削峰填谷,抑制贫富差距的作用,也勿用諱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在社会上也曾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大多数人还是奋力进取的,这就好比是国家替你解决了生,老,病,死以及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后顾之忧,甚至在住房方面也可以申请政府的廉租屋,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奋斗了.所以,要造就一个和谐社会,这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功不可没的.
我在退休前,从未与社会福利部门打过交道,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失业了,到那里去要钱吃饭” 而已.其实远不是那么简单,它的服务范围之广,远超出你我的想象.凡低收入群体,无论男女老幼,鳏寡孤独,凡涉及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以及上学,就业等都是它服务的范围.你能想到的,它已经替你想好了,你没想到的,它也替你考虑到了.
例如,你可能想到生孩子会有四千澳元的补贴(澳洲鼓励生育,今年七月份以前补贴是三千澳元,据说明年会增至过万澳元),但你想不到当你出院时,会为你免费提供一些婴儿用品并告诉你去那里买这些婴儿专用品,还增送一些有关护理婴儿的专著和杂志,并教你护理的基本知识.如果你是低收入家庭,那么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十六岁,都享受政府津贴.(按年令段不同,每两周大约为110--180澳元.)而且,托儿所费用也根据你的家庭收入可由政府全付或部分付.
又如,你可能想象到澳洲青年(十六岁以上)在未有工作期间会享受青年津贴(Youth Allowance,每两周180—200澳元,因人,因家庭而异),但你想不到Centrelink还会对你进行能力评估,极力向你推荐适合你的工作,帮你就业;如你考上大学而家庭又无能力付学费,那只需在学校填一份贷款表格即可,其它的一切就不用你操心了.等毕业后工作年薪在一定数额以上,才开始还款.
再如,你可能想到危重病人去世后,其所享有的Centrelink 津贴(大约等同残疾人津贴每周220多澳元)会立即停发,而centrelink却想到让其家属再继续领12周(近三个月)的补贴,作为丧葬费以缓解由此引起的家庭困难.(澳洲殡仪馆费用包括final farewell场地,火化,棺材,骨灰盒,墓地等大约最低5000澳元,政府多给三个月的津贴就能解决丧葬费的一半.)
还有,这里没有"养儿防老"一说,政府不会把赡养老人的责任推向其亲属.有老人的家庭如果老人因病或年老导致行动不便需人照顾,如需人做饭,洗澡,穿衣,购物,打扫卫生,割草等家务活,而老人又不愿意去老人院(nursing home),那么其亲属可以向 Centrelink申请Carer Payment(照顾者报酬),等于政府雇其亲属照顾其亲人.其报酬与所照顾的老人的养老金数额一样,每周都是220澳元左右.如果有困难,可进一步申请Carer allowance(照顾者补贴,每周可再增加45澳元左右).另外,还可以允许照顾者每周打工额外收入100澳元,如果超过100澳元,Centrelink就会扣其照顾者的报酬,这样就约束照顾者无休止的打工赚钱而置老人于不顾,促其用充足的时间照顾好老人.如果其亲属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做carer,也可以找其他亲朋好友做老人的carer.(carer 照顾者,类似国内的保姆)
最后,再谈一种鲜为人知但却是我亲身经历的福利:出租车补贴(暂且这样称呼).那是在我动手术前,一天当地的social worker到我家上门服务.原来她是接到医院里的social worker关於我的病情的介绍后来的.她帮我填好所需的表格后,又从包里拿出一份紫红色的表格,说:”根据你的病情,你可以填一下这个表格,按这个地址寄去,然后会给你寄来一个类似支票的小本,每次乘出租,撕一张,签上字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政府为你负担一部分车费…” 我腿上动脉血管因血脂太高而又常年坐办公室甚少走动,导至血管堵塞,虽走路腿痛,但开车还行,所以我没填它.后来我问开出租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的确时常有些外国老人以此种方式付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充满人性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地又是如此细致周密,不置身其中是体会不到的.Centrelink真如它的徽标所示的那样,象一位妈妈伸出双臂作护卫状—-她在保护自己的儿女.不言而喻,这徽标象征着社会的关爱,和谐,也映射出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澳洲的社保制度也不例外.这样好的福利待遇,也必然助长一些人的懒汉思想,不愿干工,专吃失业金;也必然助长一些人为谋取更高的福利而想方设法去钻政策的空子:
如有的领失业津贴的人,不按Centrelink的要求去找工作,等Centrelink给他介绍了工作,就故意的在工作中出差错以让老板辞他;
有的年轻人刚中学毕业便与女友同居,等生了孩子,女方搬到男方家中去住后,仍不结婚,就是为了得到更高的福利---女方可享受单亲母亲津贴(single mother,大约每周230澳元,是一种较高的津贴),男方还可以继续他的青年津贴.(我认识的一菲律宾移民家中就是如此).这也是导至许多人居而不婚的原因之一.现在正在对此项福利(单亲母亲)进行改革;
更有甚者的是一家六,七口人全部是福利制度养大,该家庭是七十年代越战期间逃难到澳洲,直到最小的孩子大学毕业,其父母从未外出工作过…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都是福利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与其正面作用----构建长期稳定平和的和谐社会相比, 还是微不足道的.政府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弊端,多年来才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使政策的效益最大化.使澳洲真正成为一个”Lucky country “(前总理霍克语). 在这里,你无须 “胸怀澳洲,放眼世界”----那目标也太空泛了,你只要把自己照顾好了,国家的力量就强大一份,就是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如果人人都照顾好自己,那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澳洲成为一个”lucky country” 呢?这本是十分浅显的道理,不须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搞明白的.所以,在这里你看不到蓬头垢面,衣服烂缕的乞丐,也看不到缺腿断臂的残疾人.人们在穿着上不追求奢华,而力求舒服,整洁.每家的餐桌上,无论穷富,吃的大体都一样.富人不张扬,穷人有自尊---这就是澳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