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点杂感

想必今天的头条就是霍金先生了。

说不上了解,但是基本是基于好奇,一来是他特殊的生活方式,二来是他的理论物理成就。很难想象在他不能自理的生活状态下,他依然能够超越很多专家依然不断工作,有一定的成就。

结合我们的生活,我有一点感悟。

第一个是科学精神。

理论工作通常来说都是和实践分离的,而理论,实践的基础都有科学的基因。

科学的确可以造福于人类,事实上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都已经被用来造福于人类,一点一滴的改进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工作中貌似少了一些“科学”的精神。问题浅尝辄止,没有刨根问底的决心。

说到科学,我觉得张光南先生在一席的一次分享中说得非常在理,他举了一个普京的例子。


俄罗斯在和德国联合研制一个以暗能量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空间 X 射线天文卫星。几年前(当时暗能量的研究刚刚兴起),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听取了关于这个项目的介绍后,问了两个问题:“暗能量有用吗?暗能量危险吗?”当时一个科学家是这么回答的:“我不知道。不过在 100 年前,如果你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有用还是危险,爱因斯坦一定回答不知道。但是今天我们知道相对论既有用,也危险。”现在,核能、诊断和治疗癌症的加速器、GPS 等等都离不开相对论的应用,但核武器也同样是相对论的应用!


顺便提一下我自己的一个故事。几年前我应邀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科学中心作一个关于黑洞理论研究的报告,报告之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这个研究有什么用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知道,但是我想搞明白这个问题。”会场上立刻掌声雷动。此刻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科大是中国科学研究的圣地之一,也是最具有科学精神的校园之一。我每次到科大访问,漫步在科大的校园,都感觉到科学的幽灵在飘荡,以前这种感觉只有在我参观西南联大遗址的时候才出现过。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会以一个简单的标尺来衡量短期的需求,有用吗?短期内有价值吗?

所以带着这种思维,我们的很多工作都会受到束缚,首先难度大的工作花的时间长,难度大的工作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较高,很多时候让人觉得不值得做。而一些触手能及的问题就更尴尬了,因为价值不高,所以就更加不重视。所以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浮躁起来,衡量的标尺就简单成为了业务价值。

 任何工作和团队都是需要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哪怕现在看不到未来,不知道未来有什么用,但是如果前期去规划,去实践,可能机会来的时候,会更加从容不迫。

如果业务价值这样一把标尺放到运维团队,其实就相对来说更加纠结了。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