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01110 什么教育是有价值的

 你永远 赚不到超出你 认知之外的钱,就算凭运气赚到,也会凭实力亏掉。这句话我想大家都听过,但大家有没有深入的想过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又无能为力的改变。这就是今天我想聊一聊的主题,都说教育改变未来,但什么样的教育是有价值的呢。


        目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扫盲式零反馈模式,只要天天上学,按照老师所讲填鸭式的写作业就可以成绩斐然,名列前茅,金榜题名,过上人上人的好日子。结果真是这样设想的吗?实际中我看到过很多“悲剧式”的才子,少年勤勉,青年奋进,中年颓废,老年逐流。好像结果跟我们最初想象大相庭径,这是为什么呢。好像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一下子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不重要的事。我们有必要去分析一下如何跟人交流如何跟孩子交流,怎样培养他们成为自己内心真实的那个人。我想这也是企业家个体能动性的培养基础。


       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第一重能力是“ 独立思考 ”。信息大爆炸时代,各色数据各种信息都满满的扑面而来,这里的99%的信息其实过滤后是无效的,无价值的,无可用性的。但其中过滤的过程和方法是极其复杂与困难重重,以至于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无法在浩瀚的信息空间中抽丝撸茧整理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这需要是综合能力。从你的原始家庭、教育经历、工作履历、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来积累出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检索信息的能力,可以说谁要是获得了这个能力,谁就能脱离“随波逐流”“大众视角”“乌合之众”的观点漩涡中,任何赞美都不能评价它的无穷威力。


        这个能力,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并且需要跳出自己的认知圈,静下心来去想一想这些信息是否是真的正确,还是跟从的大众心理,或者说特点环境下的产物。当你能够独立思考,判断是非曲折,自问问题本质时,你突然发现这个世界豁然开朗,前面的道路非常清晰,思路如溪水般清澈,这就是“人天合一”古时悟道的过程。


       第二重能力是“ 敢于失败 ”。从古至今社会都教给我们的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去改变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敢于担当。聪明人都是勤奋的,不要轻易放下”云云之类的鸡血名言警句听的都想吐。很多创业者都是死在了这类鸡血文的裙摆下,白骨累累,有苦说不出。其实这种“敏捷失败法”在国外早就有了,大家对待一件事,首先不是想着如何能成功,而是想着如何快速的敏捷的遍历所有坑,把所有导致失败的路都走一遍,然后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受,结果可以接受。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实现,你才是一个厉害的人。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班有一位叫文德的同学,我们官称“德叔”。德叔是做科技行业的,20年专业IT男,编程功夫出神入化无人能及。他在每次面对一个新项目时,思路清晰,亲自打样。为了提高成功率先要进行试错,采用了一种“敏捷开发”模式,快速迭代试错总结经验,先让事情变失败你才能了解事情的本质,才能不被光环笼罩住。而且很多事情一开始不需要太极致,多来一些挫折,自己先勇于面对失败。强者不是因为成功才能叫做强者,而是因为失败后还能成功,这是企业家要具备的第二重能力。


        管控下的教育,是从来不会教你真正的知识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扫盲式教育,这种模式出来的产品都不会相差太多,将来可以与众不同的差异一定是学校里面不教的。毁三观竖新生,是咱们一如既往slogan。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脱胎换骨的,应该是基业长青的,应该是独立思考的,应该是相对博弈的,应该是开放包容的。因为这都是人类经历无数次摸索而总结出的精华和文明。


EMBA刘盛

2020.11.10

北京&Winter

分享身边小事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