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暴跌一半,被美拉黑,这家公司在AI赛道上逆境称王

https://www.jianshu.com/p/e4aa36ba88c0


AI是颠覆性的技术,它直接而深刻地跨界冲击着各行各业。

就拿各大公司每年都会举办的各类活动来说,活动现场重量级嘉宾发言,需要速记吧?

按照传统的做法,每次活动主办方都会请速记到现场进行内容记录,但是这家公司最近推出的一款新产品,可以说是直接粗暴地抢走了速记的饭碗。

录音一小时,成稿只需要5分钟,准确率高达98%。

这款神器就是科大讯飞推出的智能录音笔,不仅打败了飞利浦、索尼等国外大牌,甚至连速记都败下阵来。

科大讯飞自成立至今,可谓跌宕起伏,舆论压力从未停止过。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不是美国把科大讯飞列入了实体名单,我们都不知道科大讯飞已经这么牛了。”

年少成名的少年天才

天才是什么?华为全球狂揽天才少年,就足以说明天才的价值。

科大讯飞的创始人刘庆峰生于安徽风景优美的泾县,他5岁替上街卖菜的母亲算好价钱,初中就开始自学立体几何、微积分、线性代数,12岁拿下了当地初中物理、数学竞赛两个第一,以中考状元身份考入宣城中学。

进入高中后,他选择了当时国内最难报考的中科大,最终以高出清华录取分数线40分的成绩,被中科大电子工程系录取。

当时的中科大,天才汇聚,状元云集,包揽了13个省市的高考状元。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高校的数学界、物理学界,5个华人教授中就有4个是中科大毕业的。

在高手云集的中科大,刘庆峰入校后的第一次高等数学、理论物理摸底考试就在77人中考了两个第一。

此后,数理方程、力学、电磁场、光学等课程都是全系第一。

优秀的天才,自然不缺伯乐慧眼识珠。

当时中科大电子工程系的博导王仁华教授,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做过访问学者,是我国著名的人机语音通信,数字信号处理专家,他在1992年五一刚过,就敲开了刘庆峰宿舍的门,也向刘庆峰打开了“语音技术研究”的大门。

刘庆峰第一次走进人机语音实验室,亲眼看到通过一排排的计算机合成人声,他被震撼了,“原来数学还可以用来做数字信号处理。”

老先生很开明,只管大的研究方向,具体试验充分放手。

所以,大三刘庆峰就带队参加了国家863项目,要知道,即便是在学风相当开放的中科大,能够进入实验室最起码也得是硕士。

当然,刘庆峰确实争气。1995年下半年,老先生提到日本的语音分析工具效率太低,“有没有提升空间?”

结果刘庆峰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效率提高整整10倍。

读书创业两不误

1996年秋天,刘庆峰意识到语音技术或许可以实现产业化,因而婉拒了当时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博士的邀请,转而向王仁华教授提议,“能否一边攻读博士,一边办公司创业?”

开明的王仁华教授立即就点头应允。

刘庆峰在学校的人脉一直不错,当听说他要创业时,不断实验室里的师兄弟要加入,连中科大BBS论坛中的8个版主中就有6个要求加盟。

绝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没有什么高上大的办公楼,西园新村三室一厅的房子就是刘庆峰创业的起点。

他们将这个民宅称之为“星星工作组”,因为在这里创业的一群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凌晨三四点睡觉,看着星星升级又落下。因为经费有限,这些年轻人几乎天天吃盒饭,饿了就啃黄瓜充饥。

然而这个年轻的团队绝大多数都是理科生,他们认为研发创新更重要,才更有意义,结果却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叫好不叫座,投放市场举步维艰。

这个创业团队不能没有主心骨,不能没有CEO,1999年五一,刘庆峰临危受命,正式创办了科大讯飞,并想出了一句口号:“中文语音技术由中国人做到全球最好”。

如果仅仅是这些少年天才凭着一腔热血,孤独地走上创业之路,或许正如他们所言,半年后或许会就地解散。

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当时眼界十分开阔的合肥领导,当听说刘庆峰这伙团队要做语音合成技术后,当即表态:“这些小伙子必须留在合肥。”

随后,市政府下面的3家投资机构当即投了3060万。

得到资本支持的刘庆峰,决定通过资本的力量,把民族语音产业拧成一股绳,科大讯飞开始向清华、中科院、社科院等有关研究机构提供项目经费,通过与各个机构合作进行产业整合,股权分享,实现成功共享,借此与国际巨头们抗衡。

对梦想的坚持

有了核心源头技术,很快,科大讯飞开发的第一款“畅言2000”的电脑软件问世,然而市场并不买账,好不容易遇到用户购买,也是年龄偏大的人群,操作电脑能力较弱,动不动就因为电脑本身的硬件问题来电话,而且一聊就是半个小时,其他客户只能干瞪眼。

2000年,当时有人劝资本大佬熊晓鸽投资成立不久的科大讯飞,结果被他拒绝,并表示这家公司“看起来很热闹就是不挣钱”。

的确,当时的科大讯飞入不敷出,最困难的2001年8月,财务总监告诉刘庆峰,“公司账上只剩20万元,只够维持2个月”。

当时刘庆峰的同学大都在微软、IBM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年薪早已是百万级别,而科大讯飞的创业团队仅仅拿着2000元微薄的工资。

那段时间,公司面临散伙,团队很多人都在私底下议论,“语音产业到底能不能做大?”“语音业务赚不了钱,不如改做网络游戏。”“公司还不如做房地产来钱快。”

为此,2001年底,刘庆峰专门将团队拉到巢湖半汤开了两天的务虚会议,主要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如果不看好语音,请走人”,“未来,语音是公司的唯一方向。”

科大讯飞的转机出现在2002年,这个风雨飘摇的团队,遇到了复旦出身,复星集团郭广昌,两人惺惺相惜,郭广昌当即表示要投资,随后联想投资和英特尔相继入股。

当时,语音识别这个行业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但这个团队以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怀着对梦想的坚持,心无旁骛在语音行业深耕细作,终于迎来了后来的腾飞。

从2005年到2008年,讯飞连续3年保持净利润130%的复合增长,2007年,营收更是达到历史性的2亿元,净利润突破5300万。

短短7年,讯飞语音云总用户数达到9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日服务量达30亿人次,不仅有高德、滴滴、携程、新浪微博和58同城等大公司在使用,更多的是1000多万的中小企业在使用。

要知道,讯飞输入法仅靠自然增长,短短5年时间就累计了4亿多客户,语音输入覆盖率超过40%,一举挤入移动端输入法前三甲。

2008年,科大讯飞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语音产业界唯一上市企业。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然而,长大后的科大讯飞,所遭受的质疑与争议也从未停止过。

4月19日,科大讯飞发布了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科大讯飞收入79.2亿元,同比大增45.4%,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24.7%。令人惊讶的是,讯飞去年获得政府补助2.85亿元,占到了净利润的52.58%。

2018年的科大讯飞,除了在 “政府补助与净利润关系”的问题备受争议,还深陷“同传造假风波”、“以建设培训基地为名开发房地产”的种种争议中,这令这家顶着“人工智能第一股”光环的公司,在过去一年内从超过千亿市值跌落至四百多亿,也引来诸多对公司业务及前景的质疑。

事实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上,美国更加简单粗暴,其非政府组织“履行职责研究中心”就公布过IBM、Google、Facebook等公司曾经获得来自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类补贴16.32亿美元、7.66亿美元和3.33亿美元。

新能源产业代表特斯拉,自2007年以来,更是获得过高达35亿美元的财政补贴(包括每辆汽车销售减税7500美元),其中近一成来自联邦政府,其余则来自地方政府。

正如其高级副总裁、董事长秘书江涛所言,“这些补贴来之不易,是基于讯飞大量的研发投入,说讯飞的净利润来源于政府补助非常不靠谱,科大讯飞拿到的政府补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在销售和公关方面一向处于弱势的科大讯飞,在投资者对AI从狂热追捧到逐步冷静的过渡期,市值一路狂跌,但口水和质疑挡不住这家公司的发展步伐,截止日前,科大讯飞的市值已经逐步恢复到695亿。

在今年618,靠技术说话的科大讯飞在双平台榜单中 共计拿下了6个第一,特别是翻译机和智能机器人品类,更是连续霸占了6月1日至18日实时竞速榜榜首,而且作为此类产品的开创者,讯飞翻译机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双平台销售冠军。

可以说,正是长达20年的坚持,讯飞才形成了以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成为了中文语音技术标准。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