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将领
四子:长子术赤 、次子察合台 、三子窝阔台 、 四子拖雷。
四弟:二弟合赤温、三弟哈撒儿、四弟别勒古台、五弟帖木格。
四勇:忽必来 、 速不台、 哲别 、 者勒蔑。
四杰:博尔忽 、木华黎 、博尔术 、赤勒温。
四养子(成吉思汗母亲):阔阔出、失吉忽秃忽、博尔忽、曲出帖木格。
主要事迹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成吉思汗,汉语意思:拥有四海的皇帝。
1209年~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
1218年,蒙古为了要消除敌人乃蛮王子屈出律残余势力,于是出兵灭掉被屈出律篡位的西辽政权。后代在此处建立窝阔台汗国。
1219年至1222年,由于花剌子模劫杀蒙古的使者及商团,故成吉思汗兼并花剌子模(今中亚细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苏丹逃至里海地区孤岛病死。
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钦察草原上击败钦察9部联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罗斯大公,后撤军
1226年,病危的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帝李睍投降。
1227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
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拔都攻占基辅。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附近,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
1241年,窝阔台大汗逝世,汗位空虚达五六年之久,宗王们各自为政,蒙古帝国的中央权力开始削弱。
1260年,蒙哥汗死后的第二年,阿里不哥在蒙古贵族的支持下成为蒙古大汗,而同时忽必烈也在北京宣布自己成为蒙古大汗,蒙古帝国内战爆发。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支持阿里不哥,伊尔汗国则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与察哈台汗国不承认忽必烈为蒙古大汗,只有伊尔汗国承认忽必烈的蒙古大汗地位,蒙古帝国随之解体 。此后忽必烈的权力仅限于东方,而在元朝的官方观点中,元朝皇帝即蒙古大汗。
大蒙古国由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据蒙古秘史,其创始于斡难河河源,通常认为创建时间约为铁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一统漠北。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对外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服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沙朝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蒙古已征服了包括塞北、东北、华北、西域、吐蕃、中亚、西亚、北亚南部以及东欧大部在内的辽阔区域,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
四大汗国
窝阔台汗国
主要是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地区一带)。忽必烈迁都大都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叶密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额敏)。1310年,为察合台汗国所败,窝阔台汗国亡。
察合台汗国
位于今新疆、中亚一带。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此系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都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1365年,汗国分为东、西两部。东察合台汗国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以西辽的疏附为都,后进一步分裂,1370年东察合台汗国被叶尔羌汗国消灭。西察合台汗国领有中亚的河中之地,以撒马尔罕为都城,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成为帖木儿帝国附庸,1370年被帖木儿帝国所灭,1402年西察合台汗国正式消失。
钦察汗国
位于今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高加索、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国,为拔都所创。成吉思汗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咸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山脉,北接俄罗斯平原地区。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1502年被克里米亚汗国消灭。
伊儿汗国
位于高加索、伊朗、克等地,为旭烈兀所创。为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1264年,忽必烈大汗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国东起阿姆尔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首都为大不里士。1388年,终被中亚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