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数据和数据中台“落寞”了?

现在却很少被提及的话题——大数据和数据中台。记得几年前,这两个词可是科技圈的宠儿,但现在似乎有点“落寞”了。那么,为啥现在大家都不怎么讨论它们了呢?未来数据的发展方向又在哪儿?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1.大数据概念由热转冷的背后原因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曾经炙手可热的“大数据”、“数据中台”等概念似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1技术和应用的成熟度

早期,大数据技术因其在处理海量、多样化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备受追捧。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许多曾经难以克服的技术和应用难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例如,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框架的普及,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降低了大数据技术的神秘感和紧迫性。

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大数据技术已经从“触发期”进入到“幻灭期”,最终将走向“成熟期”。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对于大数据的预期逐渐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追求概念的炒作,而是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创造。

2.数据中台建设的挑战与失败因素

2.1功能与战略的错位

数据中台的建设初衷是支撑企业战略,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和服务复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却出现了功能与战略的错位现象。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台时过分强调技术功能,而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做法,导致数据中台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也无法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

据调查,约有60%的企业在数据中台建设中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这些企业往往将数据中台视为一个简单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工具,而没有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来规划和实施。结果,数据中台成为了一个昂贵的“数据仓库”,而非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撑。

2.2组织能力与数据能力问题

数据中台的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更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和数据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数据中台的建设需要企业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和运营团队。但根据行业调研,约有40%的企业在组织架构调整上面临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数据管理和运营机制。其次,数据中台的建设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数据治理能力,包括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然而,数据显示,超过50%的企业在数据治理方面能力不足,无法确保数据中台的高效运行和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

此外,数据中台的建设还需要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数据思维和数据操作能力。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在员工培训和数据文化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对数据中台的接受度和使用率不高,数据中台的潜在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总的来说,数据中台建设的挑战与失败因素主要集中在功能与战略的错位、组织能力与数据能力的不足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审视数据中台的定位,加强组织架构和数据治理能力的建设,并加大对员工培训和数据文化的投入,以确保数据中台能够真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2.3技术选型与架构的复杂性

数据中台的建设涉及到众多技术选型和架构设计问题,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团队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成熟的经验,企业在技术选型和架构设计上往往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例如,数据中台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和业务场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技术团队在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方面做出合理的技术选型。同时,数据中台的架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技术需求,以确保数据中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综上所述,大数据和数据中台概念的“落寞”并非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消失,而是市场对于这些技术和概念的认识更加成熟和理性。未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据中台将在企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其发展也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价值创造。

3.数据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3.1数据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虽然“大数据”这个概念似乎不再那么热门,但这并不意味着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减弱了。相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

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5%,这背后是对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需求的直接体现。企业需要更加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支撑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

现代化的数据基础设施还包括对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力。例如,5G技术的推广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产生并传输更多的实时数据,这要求数据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这些数据,以支持企业的实时决策需求。

3.2数据资产化与市场化

数据资产化是将数据转化为企业资产的过程,这涉及到数据的标准化、确权、估值和交易等多个环节。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数据资产化的法律框架逐渐完善,为企业数据资产的合法合规交易提供了基础。

数据资产化的目的是将数据的价值量化,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和交易。据《2023中国数据资产化发展趋势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这一趋势表明,数据资产化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数据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中。

数据市场化的推进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这包括数据的登记、评估、交易撮合等一系列服务,以及数据流通和交易的监管体系。随着数据交易市场的成熟,数据资产将更容易被量化和货币化,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数据资产进行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

总的来说,虽然“大数据”和“数据中台”这些概念可能不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讨论中,但这并不代表数据的重要性有所减弱。相反,数据领域正在朝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数据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数据资产化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