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为支撑 吉林医保加速创新服务

省人社厅按照“只跑一次”改革总体要求,以“智慧医保 精准服务”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以信息化为支撑、服务方式多样化、经办管理一体化”的新型医保经办服务格局为 辅助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医保经办机构90%以上服务事项已实现“只跑一次”目标要求。

  一、全面优化服务事项,扎实推进“四统一”。一是统一经办事项。按照“清仓见底、不留死角”原则,对公共服务类项目、行政权力类项目拉出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定全省统一经办服务目录。二是统一经办流程。按照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先后完成两轮全省性的流程优化再造,对所有医保经办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各操作环节和岗位要求进行明确规范,并在全国率先形成吉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业务规程和操作规范地方标准。三是统一经办模式。在全省启动综合柜员制改革,改造经办信息系统,支撑“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经办服务模式,各类业务办理不换窗口,咨询、受理一次完成,经验做法被国家人社部转发,通化、白城医保局获批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四是统一信息系统。历时两年时间在全国率先科学编制完成了《吉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纲要》,建设了四个子系统、46个资源数据库,支撑医保全部管理服务链条,为未来5—10年全省医保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明晰路线,获全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创新奖。

  二、解决群众办事难点,重点抓好“四减少”。在“一窗受理”基础上,建立“四减一容缺”机制,对“只跑一次”事项进行再提升。一是减少办事事项。凡违规设定、重复设定以及设定不合理事项一律取消,对整合后的办事事项在全省医保经办系统执行一套标准。经清理精简,全省53个医保经办管理机构办事事项由2385项减少到2167项,取消办事事项218项,精简率达到9%。二是减少办事环节。经办机构内部需要多个部室共同办理的,一律实行“一窗对外、部门联办”;可以通过部室间征询意见完成的,实行内部征询。积极推行“绿色通道、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快递送达”,单项业务人数较多的参保单位或年老体弱的参保人员可申请预约服务,定期到参保单位开展上门服务。三是减少办事时间。所有公共服务事项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和即时办结,凡资料齐全、手续完备的均做到“即来即办”。目前单笔业务平均办理从原来的20分钟减少到6分钟。积极推进“智慧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天候的网上服务大厅已覆盖全省13个市级统筹地区,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平台涵盖信息查询、手机备案、移动支付等功能,预约挂号、处方查询、移动支付导航等功能陆续上线试运行。进展较快的白城地区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28项业务的“零跑动”,相关工作受到wuyuan通报表扬。四是减少办事材料。对已提供过或无明确规定需提供的、通过数据共享及信息比对等方式能够查证的证明材料,无需群众重复提供。积极推广电子认证系统和全省医保电子档案系统,将身份证、户口本等证照类及可以长期使用的档案资料进行单独归档和标识,不需群众提供复印资料。经统计,“只跑一次”改革以来,全省各级经办机构累计减少各项证明材料300余项。五是积极推广容缺受理制度。对可容缺受理、可承诺提交的材料实行容缺、承诺办理,通过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传真等形式补交。

  三、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着力开展“四探索”。一是探索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当好医保就医“资料员”。吉林省医疗保险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完成试点医院对接测试后,将实现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电子病历省级汇聚,经参保人授权后,接诊医生可查看该人员既往病历及治疗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优化治疗方案。二是探索第三方增值服务,当好医药服务“快递员”。探索与金融机构、商保机构、互联网公司等第三方进行增值服务合作,以定点机构或参保人自愿选择付费服务的方式,即将实现药品网上下单物流送达、特色诊疗科室推荐、购买补充保险、住院押金第三方垫付等增值服务。三是探索开展“大数据”分析,当好健康管理“指导员”。为了进一步挖掘服务的深度,建设完成了大数据应用平台,并即将启动“大数据实验室”合作项目,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AI的介入,充分挖掘“大数据”潜能,帮助分析参保人员流向和就医趋向、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帮助医生判断可能病因和用药建议等,引导建立“看病不盲目、有病早发现、治疗有参考”的良性模式。四是探索远程辅助支持,当好特殊群体“服务员”。探索通过在线远程协助操作和指导,帮助年老体弱或对电脑、手机等设备操作困难的特殊群体在线上办理业务,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来源:吉林人民网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