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偶尔翻到了ibm的cbm map,有了一点新的理解。看过的人都知道,其是一个矩阵结构,纵向是各大流程板块,比如销售、生产,横向将流程划分了三层,战略/指导层、管理/控制层、执行层。之前一直对这种流程的组织和表达形式有点疑问,特别是对这个分层有点疑问。我们做业务流程设计bpr,会制作流程框架图,从一级流程到四、五级流程,每级流程都是承上启下,每个流程都是相互衔接的。
而cbm,把这些衔接关系抹除,突出了流程的类型的区隔,这是为什么?同时,也会觉得,我们画流程图,是以一个完整流程来表现的,里面有业务员的业务执行动作,也有管理人员的管理动作,难道为了要将流程分层,就要分成两个流程,一个管理流程,一个执行流程么?
最近看到的一个项目,让我明白了一些为什么。
这个项目就像通常的做法,画了一堆流程,挺认真,乌泱泱一大摞,开发的也很辛苦,但最后结果,好似仍不理想,为什么?这时候如果你拿着这些流程,按照cbm的表达法,理一遍,发现了症结点。一堆执行层流程,很少管理监控层流程和战略指导层流程。反过来再回想一下,没错,这个公司的特点是领导层迟迟不发布规划、计划和指令,只会搞运动,销售业绩不好了,开会骂一通,然后要求马上行动,两周内要见效果,管理层领到任务,纠集着下属就没日没夜的开会,加班,打电话,各显神通,忙得昏天昏地,然后交差。领导呢,有时候还记得,下次开会关心一下结果,好,达标了,行,结束。再没有后话,没有说是否应该总结一下经验,是否要做一些规范化、常态化的建设。然后呢,管理层及其下属就不知道干嘛了,就都歇着了,不过弦还是挺紧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领导又要发话了。
总结一下,这个公司由于产品比较好卖,生意比较好做,所以,业务运作是正常操作的,但是业务管理就好似可有可无了,管理层也就不需要什么能力者,大家心平气和的过日子,就等待着领导的指示。领导呢,也一样,也不觉得什么目标啊、战略啊,有多么的紧急而重要,这不都好着呢么。最多就是出事情时生生气,埋怨一下下面的人太不会做事情。
所以,cbm的这个流程分类分层,是一种关乎常规合理性的表达,一个健康的公司,应该是规范化的战略引领,常态化的日常管理监控和标准化的日常执行运作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应该是高中低、长中短的持续融合,任何一点的缺位,就代表了亚健康,代表了潜在风险,代表了能力的薄弱环节。
这样,也可以理清楚,做cbm和做流程图的关系。流程图体系还是应该照做不误,同时,应另外基于cbm体系进行梳理,确实可以拿来在high level级别有一个统揽认识,并识别这几件事情:
-
公司的基本管理水平和成熟度,是否三层体系都基本齐全。以及进一步的,
-
哪些板块对本公司来说是关键板块,战略性板块,哪些不是。非关键板块可能可以外包。
-
哪些板块有缺失。可能得补。
-
哪些板块有较高的成熟度,哪些不是。成熟度低且重要的,应是下一步优化重点。
-
哪些板块数字化程度较高,哪些较低。数字化程度低的核心板块应及早评估数字化可能带来的价值提升。
反过来,是不是也就可以回答某个项目是否要引入cmb的问题,如果要凸显公司是否高中低各司其职、短中长各谋其政,如果要在板块级别一览下一步的重点提升机会,那么cmb可能是个好工具。否则,也就不要再花时间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