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顾问为谁服务的一点思考

我们作为顾问,以给客户带来价值为己任,努力给每一个员工带来工作效率的改善。但不止一次的发现,实际上,不少客户员工并不买账。

我们带来自动化,带来智能化。举两个例子:

例一:排计划 ,原来每周要排一天,调整三天。排的那一天,半天自己做,半天与其他部门人员沟通,我们说,通过系统智能计算和自动化工作流,现在排计划,可以一小时内完成。但是,这对那个计划员来说,却是抗拒的。他的工作就是这个,他已经习惯了,一点点计算,反复沟通,一点点修改。如果这么快做完了,那他还能做什么?闲着?给领导看见他闲着没事干,该怎么办?而且它还可以借着与其他部门频繁电话沟通的机会,聊聊家常,处处关系。这下子,给整懵了。怎么办?他会找各种理由、借口和方法,最后搞回到原来的方法上去。这时候,你只能一声长叹。

例二:到处跑店的访销员 ,原来靠自己定今天跑哪家,明天跑哪家,现在先进了,通过大数据,AI模型等等手段,公司会自动计算并发布指令,告诉你今天应该要跑哪几家店,而且还有任务完成进度跟踪系统,今天没跑到,就会警报,不止你看到,你的领导也能看到。我们的想法是好的,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业务员,提高业务效率,提高精准访店能力。但有的业务员就开始骂人了,这些店我都管了几年了,我还不清楚么,要你派?实际上,你要知道,今天他打算去a家,中午前后再去一趟b家,因为b家旁边有个他喜爱的饭馆,他每周三下午3点半要去c家,因为完了后就会到旁边的三缺一馆搓两圈。

所以:

训条1:我们作为顾问,得分辨清楚,我们的意义是为客户公司提供价值还是为客户每一个员工提供价值,有时,两者是相悖的。

训条2:我们更要告诉自己,在为客户员工提供价值时,我们应该明辨,我们是为了客户员工中那些努力工作,有上进心,有责任心的人谋福利,而不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答案当然是前者。

谈这个话题,是想说,千万不要自认为“我是来为你提供价值的”,所以,我应该会受到对方的欢迎。不一定是这样。

特别是对于训条1,我们真的往往会把两者混为一谈,或者自己把自己忽悠晕。不管你的本心如何,在职场上,要职业化的思考,要心有明镜。这在当下特别重要,因为, 现在流行的咨询方法在变化,不再以流程为导向,而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同样的方法论,转移到企业内部,就变成了以员工为核心。但我们要清楚,正如“消费者”和“企业”的核心利益并不完全重叠一样,“员工”和“企业”的核心利益也是一个交集。

在这个过程中,一有不慎,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兴高采烈、心满意足的提交了你的方案,向客户领导汇报,得到的却是金主的痛骂。

可能的办法只有一个,当你低下头来沉浸在为你的用户提供这个那个价值的时候,时不时抬起头来,看看悬在空中那柄 达摩克利斯之剑,上面刻着“公司利益至上”这六个字,以及一个问句:这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