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安全白皮书

一、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概述

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将以其高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大幅提升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生产的

基础设施。5G在可靠性和移动性的优势让其有望替代当前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线和wifi网络,5G的大带宽、低时延,以及边缘

计算特性更能推动智能制造中的工业视觉、AR、VR及工业可穿戴应用快速发展;通过5G技术连接、收集并分析海量终端的数据,

进而得到设备实时运行信息,最终可达到提质、增效、降成本的效果。5G技术应用从移动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扩展,

将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满足前所未有的工业连接和通信需求,主要包括如下三种典型的应用场景:

1.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

在5G时代,AR/VR、高清视频、3D等业务的流行将会驱动数据速率大幅提升,峰值速率超过10Gbps,在工业环境下的具体

应用包括5G+机器视觉质检、5G+智能制造中的工业巡检无人机、5G+智能电网中的高空巡检机器人等。


2.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

5G网络E2E时延<5ms、安全性和可靠性>99.999%,能广泛满足工业生产领域的需求。例如5G+港口中的远程操控桥吊作业、

精准控制智能装卸,5G+矿山中的远程操控挖掘机、无人矿卡等。


3.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业务)

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其能提供低功耗、大连接(>1M连接/km2)的网络服务,例如5G+工业制造中的工业可穿戴、

5G+智慧钢厂中的有害气体及温度检测等业务。


二、5G与工业互联网安全政策与标准

5G网络的引入,打破了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生产环境,病毒、木马、高级持续性攻击等安全风险对工业生产的威胁日益

加剧,一旦受到网络攻击,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可能带来环境灾难和人员伤亡,危及公众安全和国家安全。针对工业

互联网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政府和标准组织从多个层面进行支撑保障,共同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建设。

1.安全政策

为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引导工业互联网安全有序的发展,各国政府相继发布多个法律法规和政府指导。在国内,

2017年6月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对包括工控系统在内的“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

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

意见》以“强化安全保障”为指导思想、“安全可靠”为基本原则,提出“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保障

能力”的发展目标。2019年8月工信部联合十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系化推进工业互联网

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2019年12月1日施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即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其中特别增加了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要求。


2.安全标准

国内外相关标准组织针对5G、工业互联网及应用等多个层面发布了标准规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18年相继发布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要求》,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下各组成对象不同安全

等级的安全防护要求。针对5G网络安全,3GPP发布了TS33.501《SecurityArchitectureandProceduresfor5Gsystem》,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了YD/T3628-2019《5G移动通信网安全技术要求》。2018年4月德国工业界牵头成立了5G产业自动

化联盟"(5GACIA),推动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在同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包含预测性维护网络、

运动控制同步场景、绘图运动控制等工业互联六大场景的TSN+OPCUA(OPC统一架构)测试床。



更多详细内容及文件下载请前往:一牛网论坛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