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tzsche尼采
ecological perspective生态系统观
That cloud there,that mountain,What is real about those?
1、冷静的现实主义者啊,试着过了幻觉以及整个人类所做的贡献吧,是的,如果你能这样做,
——如果你能忘掉你的传统、你的过往和知识,你整个人性以及动物性,对我们以及对你而言,不存在现实。
——不可能从我们现在的意识中提取之前数千年的动物性的积累的沉淀以及文化经历,
——无法逃离一些幻觉、一些偏见、一些非理性、一些物质、一些恐惧, 还有,不管谁知道一些其他的编织出他们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感觉以及感官印象中。 特别是当恐惧进入到我们对大自然世界的感知当中时
——但是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会是什么样的呢?自然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这些问题背后是个现实的担忧,对自然世界无情的摧毁的担忧,很难劝说人们,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去关心在地球上正在进行的破坏气候的一个原因是:
——他们对大自然现象的直接接触太少了,接触的程度是当代的城市生活使我们无法将自己与它们隔离
——如果人们能逃离或者颠覆自然世界的社会建设, 这当然是有帮助的;但是有些理论声称必须永远适应我们的经历,这样就能够回到自然本身的事情上来
——尼采对我们的经历,在自然世界中,作为非人格化、非偶像化,或者最近提出的,到底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后果的问题,简短的回答能够激励出苦心经营的需要,至于人们如何影响这样一种个人经历的转变的方法。
2、对地球告知真相就是净化我们有利己主义的杂乱,那会阻碍我们看到佛教徒所说的我们真实的自然,还有周遭的自然世界
——人们通过除去理性得到它,尼采说那不仅肤浅,而且最终是多余并且与语言相关的,以及与这些意识相关联
——当西方科学形成自然定律,那使得人们可以运用前所未有的能力向自然世界猛烈的运用逐渐高超的科技的方法
——对于尼采,现代人类往往会对契约,大自然的一致性的规律,认为它们是非人性化和完全缺乏非理性的精神,
3、 一致性,从某种程度来说,来自于人们欲望的预测。
——尽管大多数早期的社会都有各种各样的仪式典礼和巫术,为了保证在农业上的丰收,要对自然过程有个非常准确的理解;——尼采指出根本上我们今天说 进化的生物拥有某种结论的自由,是由相当大的好处。
——无论谁不知道如何寻找出相似的“通常”,难以在食物或危险动物的情况下生存;无论谁归类太慢或太仔细,则会生存下来的机率比较小——相比于那些在仅拥有相似的情况下, 立即假设相同的人(生存几率大)
4、死亡必须重新解释,我们因此将自己与死亡世界的真实碰撞到一起,对尼采而言,这也是超越“human,all too human"的一个方法。
——从人性中跳出来思考自身,这样来忘却掉所有种类的欲望,并且适应人类力量的全部。
——跳出人类关系来观察,那是客观的观察,来解决这些大量的人类的幻觉。观察事物的本质意味着,能够用许多人的100只眼睛来观察它,
——强调非人性的,以及认为旁人的目光即是道德的,这两者是错的;
—— 从许多旁人的角度去观察,运用单纯的个人视角,那则是正确的,人类的相互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井底之蛙
5、终极的快乐建筑于能够决定人们的自然环境,这个自然是与我亲密且熟悉的,有血缘关系,甚至不只是那样。
6、首先,人们不应该想要剥夺他多基因的特性,那是超越我们视野的事物
——人类智人,首先在他本身和世界的视角是无法决定的:”存在的视角特点能够达到多远,它是否还有其他的特点,是否一个缺乏解释的存在失去了,它变成无意义的意义。”
——是否正相反,所有的存在本质上都不一定是解释的存在。
——留下了是否其他非智力的某些生物能够决定出 这样一个事物,今天我们已经走得够远了,我们远离了从我们自己小小角落的有趣的粗鲁,那可以让我们只能从这个角落得到样张
——相反,世界对我们已经变成无限的,已经达到我们无法除去让自己作为一个无限理解的可能,不只是多种的理解,从其他的人类那儿,还有从所有其他的生物,最后,我们会看到非生物。可以把这叫做“平灵魂主义”
7、我们自己的知识能有多远,没有事情能够比我们对我们构成我们身体动力的全部更加不完整
——我们甚至很少能够命名出天然的,他们的数量以及力量,他们的起起落落,他们的游戏和相反的游戏,超越所有的它们自己营养的定律,那对我们还是未知的,我们是否清醒,或者在做梦
8、人类的原因,根据“twilight of the idols"偶像的黄昏里说的:
——相信那个我,在那个我中作为一个存在,作为相信那个我在其他的事情之上的物质和项目,从而创造出命运的概念
——对那个我的信念,消弱了事情的概念,相应地弱化了,作为物质退化涌现的是”关系“
9、 当肌肉在运动,处于最柔软的程度,那么身体就不会反抗,而是积极的流动
——通过学习观察,习惯于我自, 静息的耐心,让事物发展,推迟评断,学习四处走动,全面的观察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从各个方面,在精神方面是首先学会的:
—— 不是对刺激立即做出反应,而是把握住抑制和检查的本能。学习观察,就是非哲学的方法来讲话,得到的坚强的意志,
——但是这里主要的是:不是意志能够推迟决定。
——用一个自然事物的回归来总结,事物是怎样的: 当身体流动时,完全充满活力的在进行中。
——从他们的束缚中解脱,目的是自然事物在机会之上舞动,和在每一个天堂的意外上舞动,天堂的纯洁、天堂的偶然性、天堂的丰富,世界变得完美,我们自己也掉入来世的井里,在天堂的深渊里,从何处灵魂坠跌,在巨大的不断的世俗的形成的过程中,正如露水给所有事物施礼。
2021-08-08
虚无主义
1、不知何故,万物从无到有,一切都有了。从这一切中,我们出现了,不可避免地,我们会和其他一切一样,重新沉没。
——夹在两片虚无之间,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某种存在的其中一部分,但是这种存在可能是什么呢?
——我们没有明确的背景故事来源,也没有可以真正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个人来说还是集体来说,所有的道路似乎都在走向被遗忘的道路。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除了虚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2、青春期有一个奇怪的时刻,就是当你开始理解你在哪里的概念——你在一个巨大的,似乎永无止尽的孤独星球上。
冈特·阿贝尔《尼采:意识、语言和自然的三角关系》,8点
1、当代哲学研究的问题是精神,尤其是心理状态和过程和生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
——参考前面说到的:有关意识的谜团”,我们很容易简化出两个呈现“二分”的论题
——第一个是精神状态和过程是物质的状态的过程,这是一个一元的、唯物的、自然的、针对意识的阐述。
——第二个则认为精神状态和过程不能被归结为生理或物质的状态和过程。
2、尼采如何解决以上二元论的问题?
——这个论题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精神现象X是神经物理现象Y”,这里话语里“是is”并不是指事物的本体,而是一种“ 理论识别”
——需放弃的观点:仅通过神经物理学角度,我们可以解释所有意识和非意识的精神状态和过程
3、有关自然和外在世界的事物
——如何鉴别事物在我们面前所呈现出的状态,以及它本来的样子
—— 我们不可以说,愿望是由客观事实得到的,也不是因为我们大脑的某一部分将其认定为“愿望”
4、如果有人想要改进存在于心灵主义、唯物主义和物理主义中这二元论中的错误,这个人必须要改变这个理论的结构框架
——尼采提供了一个非二元论的视角:他做了系统全面的描述,从最无机到有机再到精神状态、意识、自我意识、认知和其他心理活动及人类活动。
——因此, 生理活动表现为“意识的延续准备阶段”,尼采认为世界就是由这种延续性关系组成的。因此,人“并不仅仅是个体而是一个特定的延续着生命的有机整体”
——在不同程度的有机和其它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脑力活动的影子,因此,尼采认为有机世界总是预先假定并包含“连续的过程”
——所以有机世界总是预先假定并包含脑力活动:例如辨认、定位、认知、定义、分类和估计,这些广义的思维过程,同样在无机世界的运作过程中也是适用的
——人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人体的自我能够影响有机过程,例如,它能够影响身体的机动器官,这样某些意图和愿望才可以通过身体相应部分的动作而实现。
——如果你没有 连续性的观念,那么这种事情就显得很神奇,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动因是被给定的
5、“无意识和无认知的感官”或视觉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进行定位。
——尼采激进的构想: “当意识基本是多余的时候它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识在进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的说法
——“意识实际上只是一张联系人与人的网”:这是意识一个重要和必要角色。
——欲望只是一种想象或幻觉
——人们通常说起意识、意识的极限和语言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意识扮演着极其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进化论,或者说唯物主义进化论从来
无法对如此奇异的现象作出解释,比如说我们的自由意志
6、特定过程模型(相对于前面 连续模型)
——为建立一个有关有机和意识、生理和精神联系的非物质概念。
——很重要的一点是,
不要把生命的组成部分看做占据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而是要看做事件或者过程,从单个的事物模型转变到
事件或者过程模型。
—— 当讨论意识问题和生理与心理关系问题的时候,”不可以“在事物模型下,以及以唯物主义为主体的范式下考虑意识和无意识的状态和过程。
——尼采对世界和自然的认识,以高度复杂的形象为特征,众多生物不断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力量,这些 生物间的力量可以被看作“将意识转化为能量”的 力量。
7、从思想系统(schemer)到事件系统的转变
同样能体现在
语言哲学(意识和语言这一层面)上
—— 如果没有预先假设,将个体看做一种事件或过程,那么我们所用的语言的大部分句子无法形成逻辑结构。这适用于我们用来表示连续、因果、解释、行为的句子上面——>到 事件系统( 过程模型 process model)的转变十分重要,不仅仅是针对“ 事物”这一概念的地位和角色,(“事物”是传统形而上学伦中的重要观点),同时也针对任何主体说话的意义转变的结果;
—— 由于尼采认为在现实世界,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意识所认识,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是否对于每一个过程人都要预先假定一个实行的主体,或者说,用尼采的话说,“通过一个已经存在的模式在实现这一过程”。
——针对有机和意识的关系、物理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意识自我或者说意识的主体是同时出现的,自我是自显的,并且由于人可以想象这一事实,
在不背离自我的情况下,意识对事物的分类、评价都是不同的,这就是自我的显现
8、为了迎合 过程模型 (event process model) 和使用无主体意识过程的概念,下述两种假设可以同时成立:
——第一、出现在意识里的自我或者意识 主体依附于一系列 无主体的意识过程
——第二、意识状况和现象本身依附于先前的无意识状况
——通过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解释:“意识”这一拥有主体的 概念如何与无主体 过程相符合
——
是否可以将“我认为”替换为“它认为”:人们不仅仅将“它”等同于”我“,而且更进一步强调“已经有太多东西被融入了‘它’这个概念”
——“它”已经包含了“对过程的解释并且不属于这个过程”:伴随对运作过程的说明的是它的过程性特征,承认这些过程性特征和说明性特征降低了意识和自我意识主体的根本性作用
—— 即使是在一个语言学的角度这也非常明显:很明显 过程性的句子不能依靠一个语法上的 主语,我们可以在一些表示事件发生的句子中,看到这种现象,这些句子并不和 个体性的事物(主语)相关
—— 活动或者过程,本身就是一种 存在,所以过程性的句子,有很多特点,是不能被传统的“自我”概念所解释的 。“It rained"并不存在下雨的主体
9、功能性组织
——除了从事物模型到过程模型外,
从传统“有机体”到“组织”模型(相互间有竞争和冲突)的转变,来理解从有机到意识的过程。
——在组织结构模型中,意识、警觉和所有精神状态和过程,都是一个极其复杂体系相互影响所表现出的特点,而这种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保证了组织的正常运作。
——所以我们说 意识的起源,明确的意识、自我意识及最终的意识思想都来源于组织中各部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或者说 “ 意识能量 “的转化
——在现在的研究中,意识现象和其他的精神过程,例如感知、想象、思考、学习和记忆并不来源于一个固定的地方,或者像以前说的,来源于一个器官,目前的研究倾向于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脑部状态来源于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及这个组织的活动,更准确的说,来源于整个神经系统。
——多重路径的观点: 各种感知的形成,各种思想和大脑活动的形成都依靠于在大脑中许多平行通道的运作:对于感官信息的解读和衍生—— 进入神经系统的信息,是不断被改进的,是持续被重新解释的。
10、对大脑意识的解释,意识表现为”呈现“、”描述“和”元描述“,这三者是借由(语言学)科学发生的
——”只通过语言学思考“,当我们想超越语言学范围的时候,就停止思考
——有意识的思考是依附于语言的语法作用上的,另外,所有意识行为都发生在语法限制范围内,由于语言符号仅包含了它们的作用和语意特征:前提是存在对它们的解释,没有对内涵的解释,语言符号也就没有指定作用。
——在语言学语法基础背后,有一个”解释“的要求。” 理性思考是一种根据我们无法抛弃的计划图(scheme map)所作出的解释“
——意识的公共和社会特征、意识的符号性,意识和语言的内在联系,语言是一种社会艺术。
——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世界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它们不能被一概而论为有机和神经生物的活动过程,这是另一种形态的存在论。
—— 意识的发展和借助语言及简单功能的语言的发展是同步的。
11、意识和身体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代表、远离甚至悬停于自身条件性的网络时 都是无用的。原因是,意识的基础和条件性网络并不产生于意识本身,也不会进入意识的对象和状态
—— 意识有可能向它所处的网络开放它自己,这种开放可以被视为一种转变,从一种”低等原因“即我们需要知道所有有关自我意识的现代模型和笛卡尔主义者,着重自我坚持的理论,到尼采认为的在人体及肉体存在当中的”高等原因“。
——+人体或肉体存在的哲学并非产生于生物学,而是产生于”低等原因“的自身,然后将其自己向所处环境开放。
——人们很难完全看清这些环境并对其进行检查。重点是身体经验同样会进入观察、思考和行为的过程
——关于身体问题:是建立在对意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肉体存在被视为一种先意识的范畴,这种范畴针对人们获取信息的可能性。
——在研究哲学的时候,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问:”神经系统和认知或者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而应该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相互问题
——身体或肉体存在(生命体),尼采认为并不包含可以被某些特殊科学分析的组成部分,它并不包含任何具体的”东西“;而是可以被看作是一些多种多样细微的智力过程高度复杂、强力的相互作用。
——当追问肉体存在和,例如语言文字及思想的意义的关系的时候,问题并不是现如今我们有许多关于”身体“及其他的文献,问题并不是在我们体内是否存在这样一种特殊器官,或肝脏、心脏或者血液循环系统是语言文字意义的产生点,而是一种不同的现象,这并 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而是一种现象学解释,身体经验帮助决定文字的意思
——有关”身体经验“和”意思决定“之间关系?有哲学家提出”感知意思“,意思并不是从身体某一器官中产生的,而是一种具有自己形态的”身体经验“
12、语言和符号的力量是强大和广泛的, 语法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语言有一种预设作用,表现在影响意识思想如何进行和思考内容上,后者(语法)在其形式上有限制。
—— 尼采说:”我们的所思所说,必须事先存在于语言的语法中“,所以想要克服语言中根本的逻辑( 逻辑≠语法)错误是几乎不可能的。
——例如语言中已有的一些假设:主语、宾语、主体、一致性、延续性、价值、事物、原因、存在等,这里的重点是,通过语言进行推论无法逃离形而上学的方式。 尼采认为形而上学论主要依靠于语言。
—— 所以有一个很好的观点支持形而上学,就像尼采所说的: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形而上学的支持,因为我们的所思所想,都已经被语言的语法所预设了。
——语言的局限在于,每一个字都具有一般性,没有办法完全代表和表达具体的对象,这种一般性是无法排除和避免的;考虑到所有字的一般性,所有用来将意思表达更清楚的词,都难免留下这种可能性:使许多其他事物同样成为语言表达的“合法对象”,无论用多少长度来进行描述,那个在 脑海中的个体也是 无法被测底清楚的描述出来的。
——当说到意识,这一段是关于语言及其一般性的特征,尼采批判这种观点: 所有进入意识的事物,都被翻译成了意识,因为有了一般性。——没有了一般性,我们甚至都无法 了解最基本的个体。
——意识似乎仅仅只组成了”人“的很小一部分,最终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停留在有机世界边缘地带,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能拥有”意识“的世界仅仅是一个表面的、符号的世界。
——
一个世界如果变得只有一般性,它就会被降低缺又没被降低,因为我们甚至没有这样一个观念,就像尼采说,用德语说的很好的一句话:
”我们没有可以理解的论断“,它与我们可以从语言和思想中理解推断的经历是分离的,但我们却无法描述它,描述它,因为需要依靠语言语法。
13、对”解释“的研究,是对精神、语言和生理探究的一种基础
——凭借符号和解释,意识和语言可以被视作”发生了“(从广大的未发生中),不仅仅是借由这种方式(语言)而是依赖于它。
——这里指的意识和语言的起源及功能,对于符号的使用和理解是人类大脑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尼采认为人类是”发明了符号的生物“,发明象征符号是人类变得特殊,和植物、晶体以及其他动物不同, 心理、精神和认知过程以符号和解释的形式发生。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就表现为一个符号“也就是说, 人们本质地依赖于对符号 潜在的解读,这决定了意识、心理和思想本身,就是具有共生性和解释性的 过程,符号和解释为 心理、语言和生理提供了基础。
—— 意识、心理、思想和生理对于符号和解释的依赖性 并不是手段性、工具性的,我们意识的获得并不是以符号和解释作为手段,而是意识、心理、思想和生理在建立上是依赖于符号及语言功能的。我们意识的获得是以这种共生性和解释性的 过程为基础的。——这种观点可以指导一种对于意识、语言和生理的具有解释性、务实性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超越了唯物主义(materialism)、物理主义(physicalism)和心灵主义(mentalism)的二元论
—— 广义的思考是我们拥有的一种 前自觉的 意识类型, 存在于有关的感觉意识中,所以这种思考 不像侠义的思考被语言、语法所控制,但它的基础同样是符号(手势)和解释的 作用过程。所以这一点上,尼采的观点与实用主义论相符:”没有了符号我们就没有了思考 ( 狭义的思考:使用语言学符号 )的能力“,”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就表现为一个符号“
——意识的发展和借助于语言及简单功能的语言的发展是同步的,但 起到沟通人与人作用的并不仅仅是语言中的字和句,非语言学符号可以有相同的功能,尼采认为这些非语言学符号包括瞥视glances、手势gestures和触摸touch,因此不仅使用符号而且创造符号的人类,总是变得更加有自我意识。由于仅仅作为社会动物,人类才会变得更有自我意识,所以这些行为与社交性是紧密联系的。
——意识和它与其他人互动的特性,在稳定社会系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