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笔记5

五、技术和人的命运


1、技术并不等于技术的本质。

——无论我们是激烈地肯定还是否定技术,我们仍是受制于技术,是不自由的。

——(某颗)树,(每一颗)树的本质,但是我们不受制于树

2、依古以来,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所是。

——技术乃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技术乃是人类的一种行为

——技术的这两种定义彼此依附

3、试想技术不仅仅是手段

—— “正确”总是把有待深思的事物予以妥帖圆通的解释;为了正确,就无须把追问的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

—— 只有揭示发生之处,真的东西才能产生

—— 因此仅仅“正确”还不是“真”,惟有真的东西,才能把我们带入与那从其本质处关涉我们的事物的自由关系中

——工具本身是什么?工具是通过它可以产生并因而可以获取某物的东西。

4、具有一种效应 为其结果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作起因

——四种起因,因果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性

——四种引发方式的共同作用:使尚未到场者趋于到场,即产生、带出中起作用了。靠了这产生,自然生长的东西,就随时可以显现出来。

—— 把到场者带入显现的带来:“带来”是使无论什么出乎不在场之境而趋于到场的一切起因,乃是poiesis,即”产生“

——Physis,即某物从其自身“兴起”,是最高意义上的poiesis,是从自身迸发的;比较起来,被手艺人或艺术家带出、产生的东西,像银杯,就具有属于不靠自身而产生的那种迸发,而是靠“他者”,即工匠或艺术家。

—— “产生”把事物从遮蔽状态带入无蔽状态,只有当某个被遮蔽之物进入无蔽时,“产生”这回事才发生

5、 技术的本质和去蔽有什么关系?答曰:至关重要!因为每一产生都基于去蔽

——产生集四种引发方式(起因)于一身,并彻底支配和统辖它们

——结果、手段和工具都属于产生的范围

——工具性被认为是技术的基本特征

—— 技术不只是工具,技术是一种去蔽的方式,如果我们注目与此,工具之外的技术之本质的另一境遇,将向我们公布出来,这就是去蔽即真理的境遇。

6、 技术是一种去蔽之道。在揭示和无蔽发生的领域,在去蔽、真理发生的领域,技术趋于到场

—— 在技术中,决定性的东西并不是制作或操纵,或工具的使用,而是去蔽

——技术正是在去蔽的意义上而不是在制造的意义上是一种“产生”。

7、现代技术是以 作为精密科学的现代物理学 为基础。

——现代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离不开技术仪器和仪器制造方面的进展。

——处于何种本质,技术突然想起要运用精密的自然科学?

—— 支配现代技术的去蔽是一种挑战,即向自然提出无理要求, 逼迫自然供应既可以提取又可以存储的能量

——土地被处置以产生矿石......

8、经过这种 挑战性的处置凸现出来的特有的无蔽状态是什么?——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东西就被揭示为定位-储备

—— 所有地方所有事物都处于备用状态 ,直接地成为在手边的东西,并随时听候新的调遣

——不管什么东西以这种方式 被指定着,就都有它自己的定位,我们称之为“ 定位-储

——它所意指的,无非是由 挑战式的揭示做成的事物到场的方式。

9、人其实已经先于自然变成“定位-储备”

——人只有当他自己已经受到挑战而去开发自然中的能量时,这种勒令性的去蔽或揭示才会发生。

——如果 人受到挑战,得到命令,去做这些时,人自己不是比自然本身更本始地归属于这种定位-储备了吗?

—— 既然人推动技术向前,他就参与了那作为一种揭示方式的勒令。但勒令在其中展开的那个无蔽本身,绝不是一件人为的东西,而是这样的领域:当他 (人)作为主体而和客体发生关系时,他(人)就会随时通过这一领域(无蔽本身)

10、现代技术的本质是“框架”

——现代技术作为一种揭示着的指令,就不只是人类的作为,因此,我们必须 按照它显示自己的方式去看待那 要人(被指令)将现实变为定位——储备的挑战。

——我们现在称 把人聚集 去勒令自我揭示者 成为定位——储备的那种 挑战者的 要求为“框架”

—— “框架”指强迫性的聚集,这种聚集强迫人,对人提出挑战,要他用勒令的方式,将现实揭示为“定位——储备”

——在框架中,无蔽的发生,与现代技术将现实揭示为“定位——储备”的工作相一致。

——因此,这工作既不只是一项人类活动,也不只是这项活动中的工具。

11、现代物理学是框架的先驱

—— 在物理学中,挑战性的聚集勒令式的揭示,已经占据支配地位,只是还没有明显地呈现出来而已

12、我们同技术的关系?

——现代技术的本质, 显示自身于我们所说的“框架”之中。显示,揭示是否发生在人类行为以外的某处?否

——但它也绝不只是发生在人之中,也不决定性地通过人而发生

——框架是属于处置的聚集, 处置强迫人,把人推到这个位置,在此, 人不得不以勒令的方式,把 现实(对象)揭示为“定位—储备”,受此方式的挑战,人就处于“框架”的本质之域。

——我们是否以及怎样让我们进入框架自己显示的领域,这样的问题绝不会太晚。

——现代技术的本质把人发动起来,领他踏上揭示之路;通过这种揭示,实在的东西多少有别地变成“定位——储备”。

—— 们称最先领人踏上解释之路的此一“遣送着聚集”为”天命“,历史的本质即取决于此一天命的展开,活动只是作为某种命运的东西才成为历史

13、“框架”与“自由”

——框架,作为一种挑战着的勒令,把人(天命的)遣送到揭示之路。框架是天命的遣送,发生,也是这种意义上的天命

——存在者的无蔽,总是走在一条揭示之路上。揭示的天命完全支配着人。

—— 但天命绝非逼迫人的天数( “天数”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进程之不可避免性)。因为人只要归属于天命的领域并因此成为一个 倾听者(意志?),而不是天数之惟命是从者,他就会真正成为自由的人

——自由的本质本源上与意志无关,甚至也与人类意愿的因果性无关。

—— 自由统辖着澄清、照亮亦即去蔽意义上的公开。自由和去蔽即真理的发生有至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 一切揭示都属于隐藏与遮蔽。但那 自由之物——神秘——总是被遮蔽的,而且总是自己遮蔽自己。自由是天命之境,它随时领揭示上路。

——一切揭示皆出自自由,进入自由,导致自由,自由是澄明着的遮蔽。

—— 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框架,框架属于揭示的天命,当我们思技术的本质时,我们把框架经验为揭示的天命。这样,我们已然居于天命的自由中了。当我们确乎向技术的本质敞开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意想不到地被带入了一种自由的 召唤

14、技术的本质在“框架”。“框架”的支配力量属于天命。天命随时领人踏上揭示之路,因此,在这条路上,人就不断地接近这种可能性的边缘:追求和推进以勒令的方式揭示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 派生出所有的标准

——由此,另一种可能性就 被阻塞了:人本来可以让自己更多更快更源始地进入 被揭示者的本质及其无蔽,以便能够把他之被要求着属于揭示这回事经验为他(人)的本质。

—— 在任何在场的事物都以因果性联系展示自身的地方,对于反应式的思维来说,甚至上帝也会失去它的崇高和神圣,失去它深远莫测的神秘性

——根据因果律,上帝也会下降到起因的层次,即效果 因的层次。

15、框架统治之处,就有最高的危险在

——天命以框架方式君临一切时,它就是最高的危险。

——不存在技术这个恶魔,只存在技术的本质之神秘性。作为揭示之天命的技术的本质,才是这个危险(原子 弹的危险)

——框架的统治对人的威胁带有这样的可能性:它可以不让人进入一种更加本源的揭示,因而使人无法体会到更加本源的真理的召唤(奥本海默)

——一旦被去蔽的事物不再作为对象关涉到我们,相反只是作为“定位-储备”与我们相关联。处于这种无对象之境的人就不是别的,而只能是对“定位-储备”的勒令者。

——挑战着的框架不仅遮蔽前一种揭示方式——产生,它甚至连揭示本身亦即无蔽之真理在其中发生的那个揭示也一并遮蔽了。

16、荷尔德林诗句:哪里有危险(技术的本质即框架是极度的危险),/拯救之力就在哪里生长

——拯救是指抓住一个被毁灭威胁着的事物,以便把它保护在它的先前的持续中。

—— 但动词的拯救说的还不止这些,拯救就是让某物归于它的本质之家,以便将其本质带入真正的呈现

——拯救之力至为深固地扎根并繁茂于最大的危险即框架支配一切的地方(技术的本质)。

——框架决非“种”(共同的种和类)的意义上的技术的本质。框架是一种 具有天命特征的揭示方式,即挑战方式。

——产生的揭示;挑战的揭示:挑战的揭示在作为一种天命的“产生”中有其源头,同时,具有天命特征的框架又阻碍“产生”

——作为产生的揭示也是具有天命特征的方式。

——揭示是那样一种天命:对所有的思来说,它都是 突然而至、不可思议的。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事物的本质,在持存意义上到场的东西......

——技术作为本质而存在的方式, 只能从框架作为揭示之天命在其中得以发生的那个 长久的持存中,才能 让它自己为人所见

—— ”持存“:惟被给予者持存,处于最早的开端持存的东西,是给予者。挑战非它,正是一种给予。

——进入强现实为定位-储备的勒令的挑战,仍然是领我们走上揭示之路的一种天命。作为这种天命,技术的到场就把人驱入这样一种境地,人按其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以任何方式制造。因为并不存在人这回事,即并不存在这样的人:他仅仅是它自己,仅仅是人。

——人的本质的高贵,在于看守无蔽。也正是因了人的看守,从一开始,遮蔽就在大地上出场。

——只要我们还把技术当作一种工具(工具如何作为一种起因到场?),我们就仍然依赖那企图主宰技术的愿望,我们错过了技术的本质。

——技术之本质的到场发生在给予中,是给予如此需要人和征用人,使人能够参与此一揭示。技术的到场威胁着揭示;它以所有揭示将磬于勒令以及一切存在事物将 只能在作为“定位-储备”的无蔽中呈现自己的可能性,威胁着揭示

17、艺术曾是一种产生性的揭示。

——对技术本质性的反思和决定性的对抗将在一个领域里发生。一方面,它接近于技术的本质;另一方面,它又迥异于技术的本质。这样一个领域就是艺术。

18、存在本身在其趋于到场的真理中受到的威胁,仍旧遮蔽着,伪装着,这才是危险中之最危险者。通过属于框架的勒令保持这种伪装,技术就似乎成了人手中的一件工具。其实现在人的本质恰恰在于对技术的本质施以援手。

—— 作为技术的本质趋于到场的框架,如果是存在内部的危险,而且正是存在本身,那么,不管积极抑或消极,技术都不可能让自己被仅仅是机遇技术的人类行为所主宰

19、技术的本质也在某个理型IDEA的长久保持的意义上持存吗?

——框架作为技术的本质,就是这样持存的东西,框架真是在给予意义上持存吗?

——框架是把挑战聚集揭示的一种天命,挑战非它,正是一种给予。

——这个理型凌越一切技术性事物之上,使得我们用技术一词指的只是某种神化般的抽象一样。

——技术作为其本质而存在的方式,只能从框架作为揭示之天命在其中得以发生的那个长久的持存中,才能让它自己为人所见。

——人的本质性的高贵,在于看守无蔽——也正是因了人的看守,从一开始遮蔽就在大地上出场

20、技术本质上是靠自己不能主宰的某种东西。

——这是不可能的,说技术本质上是人已经掌握了的东西

——我是在我称之为“框架”的东西中看到了技术的本质。

—— 框架支配一切,意思是:人的本质被一种 力量”住了,被他要求着、挑战着。这 股力量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 ,人自己无法 控制它。

21、世界图画的时代

——反思现代的本质,实际上是在追问现时代的世界图画。“世界”在这里是作为全体存在物的一个共名来使用的:宇宙、自然、历史......世界还指一切在者的根基。

——世界图画是一幅世界——在者全体——的绘画。世界图画是像图画那样被人们所设想所把握为世界本身。

——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物只能在被人所组建的意义上才被人所承认,我们一旦拥有世界图画,也就有了对存在事物整体的结论性认识。

—— 世界成为图画,人成为主体,现时代这两种决定性事件交相为用,同时也向现时代最根本性的事件投去了一束亮光

——世界越广泛越有效地作为臣服者听命于人的摆布,主体越是作为主体出现,主体的姿态越横蛮急躁,人对世界的观察,人关于世界的学说,也就越成为关于人自己的学说,即成为人类学。

——无怪乎 人道主义总是出现在世界变成图画的地方,而在伟大的古希腊时代,人道主义就不大可能流行开来,因为在那个时代,不大可能有什么世界图画这回事。

——“图画”一词意指有其自身结构的图像,这一 图像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人的制造。此一制造就是人对世界的反映,人这个特殊的存在者可以给任何存在物提供尺度并且可以为任何存在物勾画出它们必须遵循的路线......

22、正是危险,当他作为危险存在时,本身就是拯救的力量。

——拯救指的是释放、解放、使......自由、惜用和节俭、警惕地藏匿、由某人保管、照看。就是把某物放回到合适的、正当的东西中去。

23、哲学将不能引起当今世界状况的一种直接转化。这不仅是哲学也是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的实情。只有一个上帝能够拯救我们。

——留给我们的惟一可能,是通过思和诗去做好一种准备,即 为上帝的出现或者某落时代上帝的缺席做好准备

2021-08-19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