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就是对各种库存的管理,只有能对各种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一个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
本文的库存分类是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划分的,是为了准确描述库存的位置,归属,以及不同分类所应用的属性。当然也有其它的划分方式,不同的划分方式是为不同的管理目的服务的,如abc分类,是企业为突出库存管理重点,抓主要矛盾而进行划分。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库存的分类。
[@more@]1. 正常库存
这类库存没有什么特别的特性,属于基于库存生产或采购的企业的常规库存,其收发货没有特别的要求,所有权与使用权是统一的。多数企业的多数库存都属于这一类。这类库存的管理简单,维度少,控制点也少。
对于一个小型的企业管理软件来说,只管理正常库存已经足够。
2. 按订单的库存
此类库存的特点是与一个特定的订单有关,按订单号管理库存,一般指销售订单(含内部销售订单),适用按订单生产的库存模式。
按订单生产的模式下,相应的原材料,半成品,及移库、生产指令,均与订单号相关。mrp运算,及按订单进行排产、采购、调拨时,将自动记录销售订单号,发货,转移时,也按订单号记录。当销售订单完成交货时,此订单号的库存生命周期结束。而在订单完成交货之前,为此订单建立的库存均具有临时性,属于中转库存。
个别事务:
冻结:将现有库存转移到当前订单库存之下。
l 自动冻结:将订单所列库存自动转移(替代否);自动拣货。
l 手工冻结:可冻结其它库存资源(是订单物料的bom展开之物料),为此销售订单服务;
l 冻结预计库存,采购订单,生产订单,
基于库存的出库业务:根据库存结存建立移库指令,可使用订单号索引;
基于销售订单安排库存资源时,被安排资源自动记录订单号。
此类库存转移为其它类型库存时,需要进行控制检查;
基于销售订单交货时,需要进行订单号与库存中记录之订单号进行匹配检查;
行业:纺织(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化工(不同的客户,同样的产品,名称都不一样)
可用性:对于其它订单不具有可用性。
下图为某纺织公司按订单生产的基于多工厂制造的流程:
注意,在上述的流程里,隐含了如下逻辑:
1. 有现货时,现货处理包含了库存按订单锁定,否则,现货如果被其它订单使用,则会出现问题;
2. 每个子件的安排(指令)都是针对销售订单的,各个子件的库存,都是为销售订单服务的,直到最后成为交付客户的产品。子件的生产安排,并不是通过生产订单驱动,而是直接通过销售订单驱动,因为在子件生产之前,系统还不知道要在何时何地安排生产,所以,整个事务的顺序是,销售订单-子件库存获取-生产销售订单物料-交货,而不是,销售订单-生产订单(指令)-子件库存获取-生产-交货。
注:笔者在进行此项目需求分析时,就误入了销售订单-生产订单(指令)-子件库存获取-生产-交货这一流程的歧途,导致系统按此设计后,用户无法使用,所以此流程的顺序非常重要。
3. 针对销售订单的库存都是临时的,只有交付客户后,才完成了此类库存的使命(库存生命周期?),所以此类库存一直处于待转移状态。
题外话:
更加复杂的按订单的业务,会将与此订单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形成一个以订单为利润中心的业务模式。
3. 为客户建立的库存
为客户而采购的库存有如下特征:
可能与价格有关;
客户有特定的要求;
市场本身由供应商开拓,自己只做为中间流转;
交货时,销售订单客户与库存的客户,需要匹配。
行业:医药流通
可用性:对于其它客户不具有可用性。
4. 生产库存
是指生产线上库存,实际上,生产用库存,只是库存地点转移到了生产线上,可能与生产订单号及工序有关,对于共用料,应该还属于普通库存的范畴,一个工序,可以视为一个库存地点。
目前多数的系统没有生产用库存的概念,只要进行了生产领料,就算是生产领用,记入生产用成本中,并制造出一个概念,‘假退料’,成本月结时,对于没有被消耗掉的原材料,冲出生产成本,但物料并没有从生产线返回到仓库,本质上就是没有有效的管理生产用库存。一般地,有三种方法可以得到材料消耗,
通过在制品(生产用库存)的盘点,可以得到生产的原材料消耗,
倒冲的手段,也是获得原材料消耗的一种方法。前述两种方法的前提是,入库记录是准确的,也就是生产领料记录。因为生产领料是批量的,通常来说,是可以记录的。
再有就是常用的出库记录法,因为生产线上基本没有资源来实时记录出库,所以,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
生产用库存,结存的维度可能还包括,生产设备号。
5. 在途库存
是指运输途中的库存,企业所要管理的在途库存,主要有采购在途,销售在途,内部转移的在途,对于现在的集团性企业中,因为各个分支机构分布较广,管理内部转移的在途库存也变得重要起来,如果不管理在途库存,则有可能造成,一边出库,但另一边未入库,这部份库存不论是从财务上还是从实物上,集团内都看不到,导致库存数据不准,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所以管理在途库存在当前尤其重要。
采购和销售在途,则与双方的交货协议相关,送货制则在途库存的所有权在销售方,提货制则在采购方。国际贸易术语中的到岸价、离岸价描述的也是在途责任,到岸价等同于送货制,离岸价等同于提货制。对于两种不同的术语,销售报价也是有差异的,毕竟风险是不同的。
一般地,在途库存是不会直接发货的,但这样一种场景,我还是经历了,就是送货的车刚到工厂门口就被等待交货的车辆将货卸下来,直接装上车,拉走了,没有入仓库的过程,此时就需要在系统中记录交货所需要的物料所在送货车的车号,否则交货者无法判定需要从来来往往的那么多车辆中的哪一辆车上拦车卸货。这样明显的提高了交货速度,减少了物流作业,此时,送货车辆被当做了一个仓库。
在途管理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够方便的在信息系统中处理途损,不论是由企业负责还是由物流承担者负责途损,都可以直接在途仓中盘点或进行销售。
有一位客户的物流总监,就是因为在面试时提出了移动仓库的概念,而被录取,实质上他所提的是流动售货车,想象一下每天公司派出几个售货车,出现在繁华的大街上,也许真能带来一些销售,同时也能宣传一下企业的形象。
在途库存的管理需要一个运输工具(=生产用设备号?)的标识,船舱、航班号、车牌号等,对于专业的物流公司,为了跟踪在途的库存,也许还需要一个相关的联系方式,可以定位在途库存。如果有全球定位系统可能更加方便,减少了人工的交互。
另外在途库存应该有时间的属性,否则,不知道在途库存何时成为可用的库存,信息还是不够完整,前面提到的在送货车上直接交货的例子,如果调度人员不知何时送货车到达物流中心,那交货者岂不是进入一个盲目的等待状态。
行业:此类库存与行业相关性不大,只要是需要运输的物料均有出现在途库存的可能。
6. 项目库存
有些企业是按项目核算,他们的库存也是为项目建立,尤其是目前的装饰行业,各个项目用的材料的规格不具有通用性,如北京江河幕墙,上海冠达尔,某项目定制的某个规格的材料,如玻璃钢,不可能再为其它项目使用,因为这类材料的规格无法再变化,是一次性成形的,所以这类库存要按项目进行跟踪。
另外项目管理型的企业中,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利润中心,而利润中心无疑应该是库存中的一个维度。
7. 按业务员库存
目前国内的大多外贸企业均以业务员为利润中心,一个业务员既负责采购也负责销售,库存是以业务员为单位建立的,使用的计价方式多是个别指定法。也可以使用批次核算法。杭州中汇、中铁信息等。
此类库存要按业务员进行管理。
有这样一个企业,销售时,先将货物借给业务员,业务员销售后再真正计入销售收入。
8. 寄外
是将自己的库存寄存在其它的企业,一种业务模式是,当企业在营销关系中处于弱势,或者是为物流便利,将要销售的产品提前运输到客户处,但库存的所有权仍属于企业,待客户使用或销售后,再进行所有权转移。
另外一种模式则是自己没有仓储投资,将产品放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待库存转移后,向物流企业支付费用。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返回供应商修理的产品库存,这种产品一般是保修的,与退货不同,返修库存所有权属于企业自身而不属于供应商。
第一种模式,库存地点是客户,后面的两种模式,库存地点则是供应商。
寄外库存的另一种应用,就是集团内各独立纳税人之间,为了减少提前支付的税金,往往是在真正交付外部市场之后,才实现集团内的收入,但由于物流的原因,又不得不将货物提前转移到最终交货的公司,此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份提前转移的库存对于转出公司来说,就是寄外库存。
9. 外寄
与寄外相对应,是其它企业的库存寄存在自己的企业中,一种可能是,自身是物流企业,或是处于强势的客户,再一种可能就是客户的返修品。
强势企业,库存与供应商相关,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此种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因为外寄库存在使用前没有进行所有权转移,所以不承担库存风险,库存资金占用非常低,也称为零库存管理。很多的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均使用这种模式,如海尔、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大型医药公司等。
物流企业,库存与客户相关,没有使用权、所有权,只是进行存储。
返修库存,库存与客户相关,无所有权、使用权。
10. 委外加工材料
委外加工材料是指将材料交给供应商进行加工,完工的产品返回企业时冲减原料的库存(类似生产系统的倒扣),由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加工费,供应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生产车间,只是这个车间是另一个企业的,对于转移到供应商处的材料,由于实物转移了,但所有权没有转移,再加上企业跟踪这部份材料的库存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信息系统中应该记录这部份库存,库存地点就是供应商,此类库存在权属关系上与外寄库存是相同的,只是后续的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
需要考虑的是当一个产品的完工需要多个委外厂商时,物流是在厂商之间移动的。系统设计时,要侧重于生产制造的方式。按此思路,供应商将是制造系统中的一个资源。
发料到供应商-半成品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收回成品-倒扣材料-加工费结算。
11. 受托加工材料
与委外加工材料相对应,此类库存因为只是进行数量管理,不会涉及到价值的计算,提供从材料到成品的转移,转移时计算费用,做为销售收入。此类库存与客户有关,权属特性与外寄库存不尽相同,可做生产领用。但在生产领用时,所有权仍不转移。
返回的产成品,要冲减受托加工材料的库存,生产过程是中间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销售发票则只开具费用的发票。
12. 借出
借出物料在目前的企业中用的较多,尤其是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借料。
借出库存所有权并没有转移,使用权已转移。
有些销售过程可能是先借给业务员,然后业务员再卖给客户,这种情况下也是一种借出,在这种情况下,是从正常库存中转入到业务员库存的过程。
借出的后续处理:还回,转销售。
还回的处理,相当于从借出的库存中转回到企业的正常库存中,
转销售,只需要从借出库存中销售出库即可。
借出库存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寄存销售的库存。
维度:客户,业务员
借出的押金,需要财务的处理。
13. 借入
借入物料与借出是相反的方向的,对于借入企业来说,对这部份物料有使用权,但所有权并没有转移。
借入转采购,相当于借入库存转移到借入库存的正常库存中,此时实现了从供应商到企业的所有权转移。
借入还回,从借入库存中转回到供应商库存。
借入可能需要支付押金。
借入物品的消耗,可以做为从供应商到主体企业的库存价值转移。还回时,如果是从借入库存到供应商,则不存在价值转移,如果从主体企业转移到供应商,则存在价值转移,与借入物品的消耗导致的价值转移相抵消。
14. 包装物
对于某些产品的销售,其包装物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如啤酒行业,有隔档的箱,包括啤酒瓶,都是可以回收的,此时的包装物也是要随同销售的产品一同发送给客户,待客户用完后,要返回销售企业,这类的包装物是不做为销售收入,也不会形成应收帐款,但当包装物由于客户责任损坏则可能转为销售。
一般地,包装物是需要押金的,就像我们买啤酒,如果没有空瓶,则需要交瓶钱,但此部份钱是可以退回来的。押金是要形成应付款的。
包装物类似于借出或借入库存。是控制权转移但所有权没有转移的一种库存。
库存维度:供应商或客户。
15. 已包装库存
相当于包装物+产品,如果销售啤酒是以箱计量的,则相当于1箱啤酒=1包装箱+24瓶啤酒。
包装bom,包装物是否返回?
发货时,录入一箱啤酒,应该可以自动产生两行物料的发货,但在计算运费时,是以每箱单价×箱数。
也可以先销售,再回购;
16. 维修
这里维修库存与正常库存的区别也在于所有权的转移,另外就是库存的可用性上;
维修库存分类:
客户返回的:
对于客户返回的维修库存,所有权仍在客户,控制权虽然在企业手中,但此部份库存原则上是不可用的。
对于维修来说,应该同时具有时间的承诺性。
返回供应商的:
对于返回供应商进行维修的库存来说,所有权仍在企业,但实物已经转移到供应商,此部份库存应该根据维修周期进入预计可用库存。
客户返回再返回到供应商:
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在系统中管理维修库存的企业只是一个中间的分销商。客户返回的维修库存,还需要返回到供应商再进行维修。
这种情况下,所有权和存储地点都不是企业自己的。但这种库存企业需要知道其库存量。
这种库存要同时具有供应商和客户两个维度。
寄售库存与客户返回的维修库存的关系:
是指所有权在企业,使用权在客户,客户返回的维修库存,相反,使用权在企业,所有权在客户。更象是外寄库存。
区别在于,这部份库存并不是企业的可用库存。
寄外库存与返回供应商的维修库存的关系:
返回供应商的维修库存,更象是寄售库存。
区别则在于,这部份库存在未来是可用的。
17. 费用
表示此部份库存不再跟踪,转入费用。
费用类库存,实际上描述了物料的最终去向。
例如,企业购买了一些原材料,但被管理部门领用,此部份即做为费用处理,可能是收货时直接进入费用,也可能是从正常库存转移到费用。
18. 低值易耗品
前些年,企业的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即,购入时,一半的价值进入费用,到领用时,另一半再进入费用。现在,允许一次摊销,即,在采购时,全部价值进入费用,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低值易耗品的数量进行管理啦,如果不对低值易耗品进行跟踪,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管理上漏洞。
此部份库存的属性,价值(开的发票)部份进入了费用,数量仍需要管理。
19. 检验库存
检验库存是指正在检验中的库存,因为还没有检验结果,不知道是否是合格品,原则上,这部份库存是不立即可用的,预计可用时间取决于检验周期,但有时,需求紧急,等不及检验结果,需要紧急放行,所以当检验还未完成(批次的一个状态),从检验库存到正常库存时,可能需要一个审批或一个日志。
另外物料进入检验库存后,可能需要触发一个质量检验的作业。
进入检验库存的可能有如下作业,采购收货、生产完工、线上检查、销售退货,库存中的存货需要周期检查等。
检验库存的检查方式:批次检查、点检(逐个检查)。
周期性检验:
对于有些物料,如化工原料、种子,存放一段时间后,因为存储条件,或其它环境的因素,可能导致霉变发生,所以要进行重新检验后,确定质量无问题才能销售。这类物料没有明确的保质期,但有一个明确检验周期(也可以认为是保质期到了,但并没有失效),可以理解为如下过程:
一个批次的物料当超过检验周期后,自动进入检验库存,检验库存自然是不能销售的,需要重新检验。经过检查无质量问题,转入正常库存,进行销售。
20. 不可用库存
这里的不可用库存,是指企业生产的废品,或已失效商品,已检验确定的不能使用的产品,与检验库存不同的是,它不具有可用性,即使是未来。
对于批次失效的产品,系统应该能够提供一个自动将此批次产品转移到不可用库存的功能。
对于生产的残次品,可能需要同批的合格产品负责此部份的成本。
有些企业,不可用库存,可能本身就是进入财务费用的库存。
21. 三方物流
目前有很多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包括物流设施的规划,物流的执行,仓储,做为物流主体的所有者,企业只负责寻找供应商和开拓市场,控制产品质量。
基于这种经营模式,物流企业只负责提供存储,运输,货物的控制权,所有权属于客户,按库存存储计费,做为物流企业的收入来源。
22. 供应链之库存
企业拥有库存的所有权,但采购和销售均由另一个企业进行,此类企业只有仓储的职能,但要从对方的经营中获得利润。
这种库存类型其实是一种经营模式,与三方物流不同的是,财务处理上的不同,物流企业收取的物流费用,而此类经营方式,通过进销差价,体现物流费用的收入。
特点:企业有所有权,但要记录供应商的库存。但并不是一个物料的全部都需要记录供应商。
23. 拆机库存
采购时,就是按整机采购进来,但订单条款中,则是按单件计价,当然销售时也可以按整机销售,但多数是销售整机中的某个零件,在实物出库时,需要从整机中拆下来。企业需要知道在这个整机中还有多少零件可以拆掉来卖。
此类库存的要点在于,它是与一个物料的序列号相关的。这类物料采购基本上都按单件采购的。
目前所知道中铁信息的服务器中的硬盘、内存、板卡等是单独出售的,他们需要知道,这个服务器中还有哪些设备在系统中有结存。还有南京蒲镇车辆厂的某些设备是这样进行采购管理的。
24. 套件库存
采购和销售时都是以套件,存储时却是以配件的方式,如空调产品,采购时,是按套采购,开发票也是按套,销售给客户时也是按套件提供的,发票也是按套开具的,但在入库和发货时,却是按配件,库存盘点也是按配件。
25. 保税库存
保税库存一般来说,是有专门地点存储的,由海关进行监控。特点是离开就要缴纳关税。所以此类库存主要还是财务上的属性。
目前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进口的货物,如果直接销售给国外的客户,可以不进行报关(入关和出关)处理,这样避免了进出海关的烦琐和相关的费用。
国内业务开具的发票,增值税是由企业代收代缴的,所以开具的发票,价款和税款在同一张单据上,但对于国际贸易,增值税是海关征收的,所以价款和税款是针对两个不同的结算单位,价款应付供应商,增值税和关税应付海关。对于海关的增值税发票,其价款是做财务描述的。
26.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也是从财务的角度上来说的,在建工程的物料采购增值税是不能抵扣的,所有采购金额都要列入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与一个固定资产的项目相关,是指未完工的固定资产,包括原料,费用等。
在建工程的后续作业是转入固定资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建工程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归集过程。
27.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特性主要在于是一种资本性,计提折旧费用,每个固定资产都有一个单独的编号,还有一些是增值的活动,如维修,
固定资产的属性:使用年限,折旧方法。
一般地,信息系统都会为固定资产单独提供数据及功能模型。但有些特性确实与库存相似。如资产的转移,报废、出售,
28. 与环境有关
有些行业,其物料的计量与环境有关,个人所知,汽油类产品,因其化学特性,其体积或重量可能与温度有关。而温度又是时时在发生变化。
双计量单位:体积,重量。二者的换算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9. 管道
石油的运输有些是通过管道的,这类库存的特性及计量方法?
时间、流速
30. 养殖业
这类物料是活的动物,是从小养到大,只数不变,但总重量是在发生变化。
特性及计量方法?
赛飞亚集团、
31. 样品
样品有些是专门制做的,也可能是从库存中得到的。
32. 危险品
剧毒、易燃、易爆品属于危险品,企业对于危险品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双人双锁,就是在发货时,需要有两个人同时在场才能作业。
另外危险品做为物料本身的一个属性,需要进行单独的库存报告。
33. 管理毛重的库存
这类库存在物流的视角上都是用毛重来说话,运输和仓储使用毛重计量,财务结算时,用的则是净重,我接触过的两个纺织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这是因为在仓储中,毛重更容易被度量。带有包装的则容易存储,如原棉。
想象一下,一包包的棉花,送到仓库,不可能每包都进行计量,同时根据其皮重来计算净重,而是一个总的毛重,然后根据一个总皮重(其实是一个定额的,在棉花被送到生产线前,不可能打开包装去计量),计算出净重,所以信息系统在记录入库时,需要记录包数,总毛重,总净重,出库时,可能是一批几包出去,记录一个总毛重和净重,到最后,就有可能造成,棉花已经全部出库,但系统中还有毛重和净重的结存。
此类库存实际上需要三个维度的数据,毛重、净重、包装数量。毛重和包装数量为仓库管理使用,而净重则为计划以及成本所使用。
34. 有杂质的库存
有些化工原料,并没有明确的等级,但会根据化学成份的不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农产品,包括前面讲到的棉花,收购时,难免会有杂质,杂质的多少在某个角度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杂质的测量也是通过检验机构进行的,然后按质论价。
这种情况下,在进行交易时,会规定不同质量确定不同的价格,另外,也可能根据杂质量的含量确定接收的重量,原棉中称之为公重。下达订单时,确定一个基础价,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最终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重量。
信息系统中需要根据检验结果,设定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出结算重量和结算价格,做为开发票的依据。
35. 不计数量的库存
此类库存做为一个单独的分类有点勉强,因为这里所要说的是那些对库存价值进行补充的成本性质的库存,如订货时价格与开发票时的价格不等,导致的库存成本增减,差异的转入,进项税的转出后导致成本的变化等。
虽然库存价值的调整也是针对数量的,但却不影响实物的数量的变化,所以被认为是不计数量的库存。
36. 费用项目
这个主题和库存关系不大,但在物流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所有的物流都与费用有关,对于一个纯物流企业来说,收入主要就是费用的收入,如保管费,装运费,大部份的采购业务,也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并可能进入采购成本。
因为费用的数量不好计量,一般让数量与金额保持相同(单价为1),以度量订单的执行情况。
37. 现金、票据库存
现金与币种有关,与供应商或客户无关;
对于炒汇的公司来说,外汇也是一种商品,也有购入成本,销售收入。
票据库存则属于预计可用库存的一种,与应收或应付相比,可用性更强一些。与供应商或客户有关。
信息系统中需要用单独的系统来进行描述。
从票据转移到现金是常用的一种付款方式。
38. 人力资源
人也是一种库存,我理解是,只是人属于序列号管理,在企业中有自己的位置,当然需要单独的系统来进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