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单纯的技术 却被披上梦想的外衣

       区块链,这个起初看似关于技术与梦想的故事,现在掀开理想的外衣,隐藏在幕后的ICO,每一步似乎都是在为收割刚刚入场的普通人而准备。“割韭菜”,在晦暗不明的交易市场上,这样的命名广泛流传,形象而生动。

  以“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为发端,各种区块链学习群密集成立,无眠群内的讲义被广泛分享。无眠群内不允许讨论炒币和ICO话题,而在其他区块链学习群内,区块链则成为炒币者的狂欢。“2018年什么币涨100倍”成为这些群招徕用户的话题。

原本只是单纯的技术故事却被披上梦想的外衣

眼神好的帮忙翻译一下

  原本在去年9月份被监管叫停的炒币之风,雄心勃勃的发币者纷纷选择逃遁出海,将ICO项目的注册地都改为了海外。虽然注册地在新加坡,但目标受众仍在中国,炒币之风挟着区块链概念再次卷土重来。

  饶有意味的是,新加坡并不允许本国人ICO,但是却允许外籍人在当地ICO。

  更饶有意味的是,2017年1月15日ICO的太空链,ICO之前,太空链在投资人的微信群里疯狂地加人,逢人便问是否有兴趣参与私募,私募阶段太空链就募了近10亿人民币。不到一周,太空链便遭遇了破发,市值从2元的私募价一路跌到1毛钱,成了市值接近于0的垃圾币。

  这种疯狂式的收割,古今未有。

  但即使这样,项目方仍然不是最大的“收割”方。交易所才是最大的割韭菜神器,“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割全世界的韭菜”,散户们几乎都在裸奔,没有涨停板,没有任何监管,就是一个庄家的天堂。很多时候,交易所还在充当着帮凶的角色,不少交易所都有流动性管理的收费服务。

  而项目方想要上交易所去收割散户,必须先被交易所收割一波,这些交易所的“上币费”都在千万级别,而且收割的方式也十分巧妙。火币和币安都是采用投票上币的方式,例如,火币网出的HT币,差不多是一个10块钱,每投一票,就需要消耗0.1个HT,也就是1块钱。为了能上交易所,项目方往往会自己刷票,这笔投入至少需要3000万以上。

  当然,最终羊毛还是要出在羊身上,谁是那只羊,请对号入席。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到微信等